“被贷款”事件频发,消金机构、网贷平台风控水平有待提升
近日,招联金融爆出用户“被贷款”后逾期800天上征信的消息,引发行业关注。
据消费者林先生在第三方平台投诉,其家属(郭女士)被人盗用信息在支付宝平台上注册了一个支付宝账户,招联金融平台在未经本人允许的情况下,仅凭支付宝账户就发放了贷款。
盗用人在2016年12月25日和2017年1月10日两次在招联平台上贷款2笔500元的贷款,未还款拖欠至今,造成征信中心显示,郭女士产生800多天的逾期。
在贷款拖欠1年10个月后,2018年10月27日,招联平台才联系到受害者本人,当时郭女士表示对此事不清楚,遂将林先生联系方式给了招联客服。
“但因为他们客服失误,一直未联系上我,我们就认为这种情况不是真的,一直拖到2019年5月7日才知道这个事。 ”林先生表示。
林先生的投诉
这并非个例。
另一位汤先生投诉称,有人以办信用卡名义登录其支付宝账号,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从招联金融贷款10300元,且招联金融未向其本人核实过贷款事宜。在发觉被骗后,其支付宝内的资金已被转走。
汤先生联系招联金融工作人员反馈这一事件,对方当时回应,要报警处理,警方立案即可解决。但在其拿到立案回执之后,对方并未向警方核实,而是继续催收,并上报征信。至今这一问题仍未解决。
汤先生投诉及受案回执、立案决定书
还有一位桂女士的情况也非常相似。
桂女士的投诉中提到,2017年9月,有人冒充其名义在招联金融贷款(涉诉金额25729元)。案发后,桂女士收到短信第一时间进行报案,并拿到公安机关出具的报案和立案材料,同时第一时间联系招联金融客服,后按照工作人员提供的邮箱提供证据材料报备。
但此后该事件一直悬而未决。“之后近两年时间收到招联金融各种暴力催收,本人数次和来电工作人员说请配合联系我报案的公安机关进行案件调查,贷款不是我本人申请的,但招联金融公司仍未停止暴力催收,并上报征信中心”
目前该投诉仍在处理中。
桂女士的投诉
被投诉身份被冒用的并不止招银金融一家,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也出现过此类情况。
一位刘女士投诉,在2019年4月1日查询征信报告时发现,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间,在完全不知情且并未授权的情况下,被人冒用身份信息在招联、马上、捷信消费金融平台上共进行11笔现金消费贷贷款(目前捷信已核实非其本人办理,并已给到处理结果)。
其中,招联、马上消费金融审批了总金额8973元的9笔消费贷,并产生了3笔逾期,已上报个人征信。
4月16日,刘女士进行了报警处理。目前招联、马上消费金融仍未解决该问题。
刘女士的投诉
另一位陈先生,在今年2月拿到的征信报告显示,2016年11月在马上消费金融“被办理”了4870元个人消费贷,分18期,按月还款,2018年5月16日到期,目前已逾期,而该贷款本人并不知情。
陈先生的投诉及相关征信记录
除此之外,拍拍贷、蛋花花、现金速递等平台均曾被消费者投诉在本人不知情况下,被他人盗用身份信息,进行放款。
从过往投诉案例来看,很多消费者在“被贷款”之后,并未收到任何通知,直到平台催收,或者查询征信报告时才知晓贷款事件。
虽然不排除有消费者意图通过“身份被盗用”这一借口来逃避还款,但是上述案例也从侧面表明不管是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还是网贷平台,在贷前风控上仍需增强。
仅靠身份证、支付宝账户就可以下款的案例,让我们很难想象平台在以怎样的标准进行风控。
假如由于风控不严导致大批身份被冒用,那么后续还款阶段大概率出现问题,资产逾期、坏账率也将随之大幅走高,风险也将顺着资金链条走向传导至出借人这一端。
相应的,“被贷款”事件发生后,怎样追责、定性,后续如何解决,都是平台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也因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平台加大贷前审核力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对各大机构的风控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被冒用身份的事件并不少见,不只是贷款,还有租房、办证明、注册公司等等,甚至还曾出现“被坐牢”的案例。所以,我们也需要尽可能的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安全。
你们有过类似经历吗?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