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贷款

贷款

在线信贷2020?:抢占「小微」

2020-11-30 08:41:22 fx358财富网 24
透视互联网小微金融服务「供」与「求」。



最近,互联网信贷市场似乎有些陷入「低潮」。



此前一系列关于消费金融的监管政策出台后,市场对于整个行业还处于观望期,最明

透视互联网小微金融服务「供」与「求」。

最近,互联网信贷市场似乎有些陷入「低潮」。

此前一系列关于消费金融的监管政策出台后,市场对于整个行业还处于观望期,最明显的是几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的财报披露后,券商分析师最关注的话题就是监管政策带来的影响,是否会对刚刚复苏的业务造成冲击。(传送门:《透视三季报》)

其实,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到整个互联网信贷行业,消费金融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科技对于信贷效率的提升和下沉市场的精准捕捉能力在更多领域都在发挥价值,比如今年有明显爆发趋势的小微金融市场,以及其关联的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这也是整个2020年互联网信贷行业所呈现出的一大趋势,疫情笼罩之下,消费金融普遍陷入扩张放缓的局面,但是小微金融在政策指导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之下,开始进入「爆发期」。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42.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8万亿元,较年初增速26.5%。

尽管这个统计口径聚焦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但是在金融行业协同合作、专业化分工的趋势下,不仅是银行,金融科技平台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疫情带来的特殊市场环境下。

前几天,在重庆举行的2020中新金融峰会上,度小满金融CEO朱光透露,截止到目前,度小满与金融机构合作,已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数千亿元贷款。

他在演讲中提到,「小微企业主是重信用的优质客群,金融科技公司发挥智能技术的优势,能高效识别出优质的长尾小微,在技术和客群上和银行优势互补,双方是解决小微融资难的“普惠CP”」。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这一年里,整个小微金融服务从市场供需状态、产品形态和运营服务都完成了一次迭代与进化。

1

市场「分层」

在讨论之前,我们不妨先通过几组数据来透视小微金融服务市场的现状。

根据广发证券在报告《小微源起、历史与现状》中所做的统计,截止到2019年末,六大行普惠小微金融贷款总量为3.26万亿,较2018年增长45%,占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总量比重超过28%;7家上市股份行普惠小微贷款约1.59万亿,同比增长24.3%

(注:普惠小微贷款即指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的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贷款)

六大行与股份行的普惠小微金融贷款增速远超23%的行业平均水平,业务规模的快速扩,且产品设置不断丰富,尤其是股份行推出了多特色化经营的产品。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外,其他五大行的普惠小微利率均在5%以内,股份行零售信贷整体收益率整体在5%到8%之间,也意味着在利率方面的相对克制。

值得注意的是,大行与股份行的普惠小微金融服务还是有着很高的门槛。

公开信息显示,这些银行小微贷款的产品最高额度一般在3000万以下,大多有着较为严苛的诸如固定资产等抵押品、供应链、年销售收入等限制,纯信用贷款最高额度一般在500万以下,同样对于企业和企业主有门槛设置。

数据显示,大行和股份行的普惠小微贷款户均余额都在40万以上,户均余额最高的兴业银行则达到了200万以上。

在线信贷2020?:抢占「小微」在线信贷2020?:抢占「小微」

除了全国性商业银行之外,城商行、农商行也在小微金融服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由于这一群体数量较多、差异较大,我们以浙江泰隆银行为例。截至8月末,泰隆银行500万元以下的贷款客户数占比99.8%,余额占比90.3%。其中,100万元以下贷款客户数占比95.1%、余额占比54.2%,户均贷款27.8万元。

按照今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对小微企业进行的划分,小型企业被称为「头部小微」,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被称为「长尾小微」。

不难发现,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额度区间方面,全国性商业银行主要服务的还是「头部小微」,即收入和授信额度较高、企业运营相对标准化、能够提供合格抵押品的目标客群。

城商行、农商行的服务客群则稍微下沉,以IPC模式通过线下审核减少对抵押品的依赖,贷款额度主要在50~100万之间。

而在更加下沉的「长尾小微」市场,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互联网银行和金融科技巨头的身影。

先来看互联网银行,截止到最新数据,互联网银行累计服务超过4600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累计放贷超过4.6万亿。

具体来看,网商银行在今年6月宣布,其在五年间累计服务了2900万小微经营者,户均贷款3.6万元;微众银行则在不久前公布「微业贷」最新成绩单:已经服务超过150万户企业法人,且具有「50,30,20」的小额特征,即户均授信约50万元、户均余额30万元、笔均借款20万元。

金融科技巨头也在近两年不断丰富小微贷款业务线,从消费信贷向小微金融服务拓展。典型如度小满金融,根据其公布的最新数据,度小满金融携手金融机构服务的信贷用户中,超7成是小微企业主,企业人数在5人以下的超4成。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2020年8月,度小满金融正式启动了「新发地中小商户扶助计划」,首期投入1亿元,面向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中小商户,提供日利率0.01%的低息信贷服务,帮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商户解决经营资金周转困难。

2

信用「量化」

在厘清了市场格局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伴随着银行在横向(产品)和纵向(客群)上的不断探索,「头部小微」的服务将进一步完善,获得贷款的成本也将得到有效控制。相比之下,小微金融服务更迫切也更大的需求其实来自下沉市场。

根据年初官方披露的数据,我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已达8000多万户,带动了2亿多人就业,可以说是经济社会稳定的一大「压舱石」。

这也是年初以来监管部门不断出台政策,促进小微金融服务进一步下沉的原因,他们的「生命力」关系着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以前述新发地菜市场为例,作为亚洲交易规模最大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它承担了北京市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2019年交易量达到1749万吨,有固定摊位2000个左右,定点客户4000多家。市场关停之后,从摊贩到供应链上的农户、运输等等可能被忽视的群体业务一夜之间停摆,威胁到数千个家庭的生计问题。

这种「脆弱性」也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大根源,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但平均成立4年多才能获得首次贷款。也就是说,有大量小企业还没有等来第一笔贷款,就已经消失。

但现实情况是,小微企业可能反而是注重信用的优质客群。

数据显示,度小满金融服务的信贷客群中有70%以上是小微企业主,从起入催率变化曲线来看,尽管2到3月疫情严峻时期,小微客群的入催率明显上升,但是到6月疫情影响减弱后,数据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甚至在回款率方面,小微客群要优于个人消费客群。

事实上,下沉市场「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小微企业没有信用,而是以往在没有抵押物、规范不健全的情况下,他们的信用是难以被量化的。这也是下沉市场小微金融服务爆发的第二个原因,金融科技为他们的信用量化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互联网巨头在生态圈建设方面本身具有优势。典型如网商银行借助阿里生态以收款、供应链、用户习惯等维度构建信用量化体系;

另一方面,除了自建场景,巨头们凭借自身的客户基础优势,在精细化运营和定制服务方面也有着更大的机会,典型入度小满金融与新发地菜市场的合作,微众银行携手消费品巨头渗透到供应链领域等。

其核心逻辑在于,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以往的服务经验支持机构建立起全流程的数字化风控体系,覆盖审批、贷中复查、贷后监管等环节,在个人(企业主)维度与企业维度实现交叉验证、防范风险。

度小满的运营数据显示,其利用AI算法通过对30多万个风险指标的识别,使可授信小微企业主数量提升20%。

而从结果来看,适时、适度的小微金融服务不仅延长了小微企业的寿命,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度小满金融此前在《普惠金融赋能就业研究报告》中披露,小微企业主获得贷款服务之后,48%的用户扩大了经营范围,个人税后年收入增加4.2%。

3

结语

疫情让市场见证了小微金融服务的急迫,也感受到以新手段解决消费信贷需求的有效性。无论是银行还是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加紧利用金融科技优化小微金融服务。

而在金融专业化分工高度成熟的今天,「互联网贷款」新规明确了金融科技平台与银行业协作的规范之后,离用户与交易生态更近的新金融巨头们也势必承担起更多责任——从精准营销获客的前端生态,到千人千面的市场化定价,再到长期的贷后监测与运营管理。

在今年年初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促进互联网贷款发展,助力小微企业对抗疫情冲击》的文章中提到:

在疫情结束之后,金融数字化和线上化的潮流也不会出现逆转,这意味着,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互联网贷款的定位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制度,更充分地发挥互联网经营贷款的价值,实现供给侧的升级改善,以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变化。

他强调,要通过互联网经营贷实现货币政策对小微企业的精准传导;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小微信贷;对互联网经营贷和互联网消费贷款做合理区分,并进行差异化的监管。

如果真的能够在主体、行为和监管方面给予线上小微金融服务更大的发展空间,整个市场或将迎来真正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