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降息难免 稳健货币政策解读
2021-03-11 09:05:38
fx358财富网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6日闭幕,会议明确2013年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变。
与以往不同的是,会议明确提出&ldquo
与以往不同的是,会议明确提出&ldquo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6日闭幕,会议明确2013年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变。
与以往不同的是,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为此,要深入研究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从此次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此前几次做铺垫的座谈会来看,新一届中央的经济工作思路已经非常清晰:基调是稳中求进,首要是稳增长,中心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落脚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则是最大红利。这几个要点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毫无疑问,对于我国当下而言,惟有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增长困境。
结构失衡和产能过剩,是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的两大魔咒。魔咒之所以长期挥之不去,则在政府未能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思维方式和行为,依然是“唯 GDP至上”。于是,虽经一轮轮宏观调控,过剩产能就是压不下去。诸多新兴产业未及做大做强,也难逃产能过剩厄运。回顾近年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们就会发现,财政政策在具体实施中往往相对偏强,而货币政策在具体实施中往往相对偏松。由于受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行政体制等制度性约束的阻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往往大打折扣。甚至在08年以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了产能过剩的推动力。
这种模式的代价相当大,造成我国当下相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局面:中国财政赤字已持续十余年,国债余额从2001的1.4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7.2 万亿元,地方债务总额十年来更增加十倍以上,M2(广义货币量)已从2001年的15.8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5.1万亿元,十年来中国货币供应量增幅达540%,而以M2占比GDP计,中国已远超同期的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
这种窘况之下,虽然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其边际效应递减。如果缺乏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积累的矛盾将会越来越多。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入改革,可谓抓住核心。那么在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呢?
首先,贷款适度将增加。在基础货币投放上,货币当局或将在通过外汇占款、央票余额变化等渠道,保持基础货币必要增长的同时,继续发挥逆回购在释放流动性方面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优势,并配合必要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节奏,通过多种工具组合使用,确保银行体系拥有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充足的流动性,确保贷款适度增加。
其次,严控金融风险。由于当前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因此,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方面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三,降息降准难免。在具体操作上,央行会更加关注流动性管理,预计明年可能会保持前松后紧的格局,前期相对宽松,主要考虑为经济企稳回升打下基础,后期相对偏紧。央行上半年可能降准2次,降息1次,下半年可能降准1次。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预计明年货币供应量增速14%,与今年持平,新增贷款约9万亿元。明年财政赤字目标会占GDP的2%左右,1.4万亿。明年CPI将保持前低后高的格局,全年预计在3.5%--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