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万亿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大扫描 理财子公司过渡期步调各异
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完毕,多家理财子公司(简称“理财子”)上半年的存续规模与经营业绩浮出水面。
新老产品交接节奏不一
梳理11家银行理财子的业绩表述可发现,多家银行理财子披露口径和取数标准皆不统一。
有些银行只披露以集团口径计的理财产品规模,不披露子公司口径。比如,工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达2.49万亿元;农行含保本存续理财产品余额约1.8万亿元;光大理财非保本理财余额为7954.25亿元。
有些只披露理财子的管理产品规模,不披露集团口径。比如,招银理财的管理产品规模达到了2.38万亿元,基于此前的数据合理理解,这一数据即为集团管理产品规模;交银理财的管理产品规模为2703.83亿元,而2022年末交行集团的理财余额为9525.15亿元。
有些两者皆披露,比如中行、建行、兴业银行;有些两者皆不披露,只披露理财子的总资产、净资产和净利润,例如邮储银行、宁波银行等。
“各家的披露五花八门,老产品交接的节奏不一样,理财子市场化转型的进度不一样。”一名接近监管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可以看到,3家既披露了存量理财规模、又披露了子公司理财规模的银行半年报揭示了一个现状:不少银行的资管部还在管理着大量产品,移交给理财子的产品占比较低。
中行集团理财产品规模为14846亿元,其中母行产品规模为10607亿元,中银理财产品规模为4239亿元,中银理财的产品规模在集团占比为28.55%。
兴业银行的保本理财已清零,其集团整体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13429.09亿元。其中,母行管理10825.27亿元,兴银理财管理2603.82亿元,兴银理财管理余额占比19.39%。
建行集团理财产品规模20229.91亿元,其中母行产品规模17931.68亿元,建信理财2238.23亿元,建信理财管理余额占比仅为11.1%。
各家银行的策略和节奏不一样,理财子的战略定位也不一样。上述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占比数据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各家银行母行存量理财产品整改进度和向理财子移交产品的进度,占比越大,移交得越快。
因为各银行理财子成立时间还很短,目前大都处于初创期,自主发行产品的规模较小,因此母行移交产品的规模,直接影响到子公司的盈利水平。
据记者了解,有些理财子在2022年就已经完成了母行大部分存量净值化产品移交工作,而有些理财子今年上半年才开始进行交接。
规模净利明显分化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披露旗下理财子相关数据的银行共计11家,理财子之间管理规模和净利数据相差悬殊,相关股份行理财子之间的净利数据之差竟达14.5倍。
为什么起步期内,理财子已出现如此剧烈的分化?究其深层原因,是过渡期内各理财子获得的母行资源禀赋、先天红利并不一样,各银行存量资产整改快慢,以及新老产品移交早晚,直接导致了理财子目前规模和利润的巨大差异。
在几名资深银行理财人士看来,净值化转型过程中,加快“新老归一”(新老产品最终归子公司管理)是大势所趋。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理财子会重新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2022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透露,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余额为22.1万亿元,已连续三年基本保持稳定,符合新规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已较新规发布时提高225%。
22.1万亿银行理财继续净值化转型的过程,正是中国理财业务真正实现公司化独立运作的进程。“对于理财子来说,目前还刚刚起步,远未到对理财子的发展成绩进行总结比较的时候,加快市场化转型的进度以及着力构建全行业恒久健康的发展基础,远比短期做大规模重要。”一名接近监管的分析人士直言。
市场化进度各异
尽管每家理财子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不一样的起跑线上,但明年即2022年过渡期结束后,新老产品必将统一。目前跑在前面的公司,未必就能一直保持领先,关键还得看是否按照监管洁净起步的要求,建立起真正市场化经营的能力。
不同的银行对旗下理财子的内部战略定位不同,直接决定了收入分配机制如何设定。
“各家银行的资源禀赋和客户结构都是不同的,导致银行理财子在发展上都采取了差异化的定位。”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对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子未来将会逐步地搭建起全产品(固收、权益、混合衍生等)体系和差异化的定位。
有些银行采取的是“全权委托”模式,即母行将存量理财产品全部委托给理财子经营管理,并向后者支付管理费,给子公司提供了稳定利润来源,短期内管理规模和盈利比较容易放量。
证券时报记者从业界了解到,招银理财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这也解释了招银理财管理规模2.38万亿元和净利润15亿元,远高于其他理财子的原因。
有些银行从体制、文化上将理财子视为市场化机构,更加重视市场机制的建立,侧重于让理财子通过代销费、托管费、管理费分成等市场化方式向分行支付收入;而有些银行则认为应在前期将理财子“扶上马送一程”,不仅将巨量产品委托给子公司管理并按较高费率支付管理费,还将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职能留在母行。
因此,“市场化”程度的深浅,是理解理财子行业规模与业绩分化的关键。市场化不仅仅体现在独立的法人体制上,还体现在独立的运行机制、模式和文化上。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大部分理财子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模式,即由母行原资管条线人员整体翻牌,子公司人员同时行使总行资管业务管理职责。资产配置、产品发行和资金募集均依靠总行渠道,科技系统也沿用母行系统,风控、交易、运营等职责仍由母行承担。
而有些银行理财子彻底剥离于母行的人员、系统和产品,通过社招大量招聘人才并重新搭建科技系统,前期开业、运营等经营费用均由公司独立承担。
对于银行理财子而言,独立运作必然推高运营成本,也意味着理财子卸下对母行的“红利”依赖,到市场上与其他资管机构同台竞技。
以与母行彻底隔离、甚至注册地都走出母行所在地的光大理财、建信理财为例,两者均已敏锐地抓住市场风口,发行受市场认可的名片级产品。
建信理财在开业期就自主发行“乾元”粤港澳大湾区指数灵活配置产品,完全脱离母行进行产品设计和资产投资。该产品首发之时就受到市场高度关注,成立至今净值表现良好,并获得多项有影响力的奖项。
光大理财于今年5月15日首发直投股票的公募理财产品“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被市场冠以“与公募基金正面竞争”。市场化机制保证了其转型提速,该行截至6月末转型类理财产品规模比去年末增长14.93%,占比已提升37.59%。
以建信理财、光大理财为代表的理财子,在过渡期内通过市场化运营,着力于自主打造投资资产配置、产品发行和募集能力,正持续打破此前对母行原有体系的长久依赖。
“理财子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在观察银行理财子的时候,更要关注其自主能力的构建。理财子究竟能不能在过渡期结束后交出亮眼的答卷,这需要时间来证明。”前述接近监管的人士这样总结。
来源:证券时报
- 上一篇
透视建行测试“数字人民币钱包”背后:解析DC/EP架构和运行机制
在运行机制方面,DC/EP采取了双层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不直接对公众发行和兑换央行数字货币,而是先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指定的运营机构,比如商业银行或者其他商业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而运营机构需要向人民银行缴纳100%准备金,这就是1∶1的兑换过程。这种双层运营体系和纸钞发行基本一样,因此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
- 下一篇
西安银行主要股东一把手被查 上半年票据贴现业务上涨19%
日前,西安银行发布公告称,从该行股东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西投控股”)获悉,西投控股董事长、西安银行非执行董事巩宝生因涉嫌违法违纪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不能正常履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