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服务市场迎发展机遇 预计年底规模将超68亿
信用科技金融服务大有可为。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用金融科技手段解决融资难题已成为业界共识。其中,信用科技作为金融科技更专精的领域被广泛关注。
9月16日,在“2021第二届信用科技论坛”上,零壹财经联合微众信科共同发布了《信用科技驱动下的小微金融创新报告》(下称《报告》)。《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信用服务市场规模约为53.1亿元,“预计2021年,包括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在内的信用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68亿元。”
所谓信用服务市场,指专门从事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和加工,并提供相关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企业的信用评级、商账管理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末,我国共有133家企业征信机构在监管机构完成备案,基本覆盖全国22个省(市)。
《报告》提及,相比欧美市场,我国信用服务市场起步较晚,但社会信贷规模稳定增长,拉动了信用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信用市场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赋能,借助科技力量,可帮助信用主体和信用服务企业增强服务质量,提升运营效率。
尤其是对小微企业而言,往往会由于自身信用资质问题面临着融资难题,而信用技术的发展应用一定程度上将帮助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破解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根据IDC统计,到2021年,预计45%的银行将通过使用机器学习、非传统数据以及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使银行贷款范围触及长尾消费者和中小微企业。
具体来看,信用科技又将如何赋能小微金融?根据《报告》,主要应用在于贷前、贷中、贷后三大方面。
在贷前,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网络社交、消费等多维数据引入,并对数据进行更深层的挖掘分析,使金融机构不再依赖单一的金融信贷数据,可以对大量没有任何信用记录的小微征信白户进行风险审查,触及长尾客户。在贷中环节,通过信用科技,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在线多维数据的及时更新反馈,监测客户经营状况的动态变化,并根据风控模型更新客户的信用风险。在贷后,银行可以根据小微企业的类型,提前设置预警指标,并依赖与数据的实时交互进行监控,作为贷后策略的指导。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