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调整考核激励对标监管要求 信贷风险仍可控
近两年来,在监管的大力推动和银行调整考核激励“指挥棒”的多方作用下,民企、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显著改善。这一过程仍在持续,疫情冲击下,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码政策支持,普惠金融监管考核也从过去广义的“三个不低于”、“两增两控”目标,升级为针对首贷户、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等具体方面提出精细化目标。
相应地,不少银行根据最新监管目标调整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加大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评中占比,甚至采取“一票否决”制的方式力推民企、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落地。
业内常将发展普惠金融比作世界级难题,这一问题尽管在我国取得明显改善,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多位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资深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目前在单户百万元以下授信的领域得到显著提高,几万、几十万规模的授信甚至可以完全借助线上的风控审核实现“秒贷”;但百万元以上尤其是千万元、亿元级别的单户授信仍然是金融科技、大数据风控模型所无法触及的“高地”。如何实现线上科技与传统线下信贷审核的有效结合,覆盖更大单户授信规模的企业融资需求,将是未来我国普惠金融行业的求索方向。此外,疫情加重了小微贷款的信用风险,普惠金融领域的不良尚未完全暴露,加强风控、“拆弹”资产劣变风险依然是银行的重要挑战。
银行调整考核激励目标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走访浙江多地采访了解到,浙江银保监局今年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首贷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制造业贷款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年度监管考核要求,并会同省发改委、省大数据局等部门建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串联政务信息向银行共享,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例如,为提高银行首贷户拓展动力,加大监管引领督促,浙江银保监局今年将首贷户情况纳入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制造业贷款方面,明确“2021年实现辖内制造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不低于制造业贷款平均增速”;将“无还本续贷增量扩面”列入今年小微金融十项重要工作之一,明确“2021年辖内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超过3000亿元、户数超过2.5万户;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超过2000亿元”工作目标。
浙江的监管要求是全国普惠金融实践的缩影,无还本续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首贷户等是今年这一领域的关键词。据了解,浙江固定资产投资特点是小型项目占比高,微型技术改造、零星购置小规模设备往往使用更加灵活的流动资金贷款,导致资金长期铺底状况更突出,短贷长用加大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压力。2021年以来,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国,但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结构占比低于全国。因此,今年以来,浙江银保监局对于前期以短期流贷形式支持,且经营稳健的制造业企业的铺底资金需求,推动进行1~3年期的中期流贷置换。
在监管的考核督促下,银行也会有针对性地调整内部考核激励机制。目前,浙江辖内10余家银行将中长期流贷指标纳入对条线或分支机构的KPI考核。杭州银行对首贷户客户经理额外奖励1000元,办理首贷户出现风险,但在2年内全额收回贷款本息的,暂扣的风险金和绩效可全额退还。
政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
解决信息不对称
普惠金融仅靠监管考核导向的变化难以形成良性发展,金融机构对实体的让利与自身商业可持续之间形成动态平衡,亦有赖于政府给予的财政、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信息共享方面,浙江探索构建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下称“金综平台”)正初显成效。
上虞农商行董事长林时益对记者表示,平台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获客和放贷效率的问题。一方面,企业的纳税、工商注册、社保等政务类数据面向银行开放,让银行更便利地了解企业,企业在平台上也可以对各家银行贷款产品的放贷效率、利率等关键问题货比三家;另一方面,平台提供的政务类数据可以替代部分过去银行线下信贷审核的工作,节省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信贷审核的效率。
浙江冠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是生产食品加工设备的一家企业,该公司法人代表徐国峰对记者表示,“今年3月疫情期间,企业外贸单子遇到设备出口运输困难等难题,导致机器设备积压,流动资金紧缺。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平台上提交贷款申请,没想到没多久银行客户经理就联系了我,贷款不到3天就到账。”
绍兴银保监分局局长徐小平对记者表示,进驻金综平台的银行机构会让客户经理绑定平台,实现对融资申请的快速响应。平台可根据申请贷款的企业的注册地址或办公地点,匹配附近的银行对公信贷网点,对接企业的贷款需求。
徐国峰透露,其申请的贷款期限3年,3年内贷款无需转贷,3年到期后符合条件还可以无还本续贷,贷款金额610万,利率4.55%。由于上虞地区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申请贷款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该笔贷款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只有3.185%,相当于在原贷款利率基础上打七折。
有了这笔贷款的支持,徐国峰加大了对国内订单的生产力度。据他透露,2021年时公司生产的90%的设备都是出口到国外,但随着近两年我国真空冷冻干燥食品市场的扩大,国内订单的占比快速提升,目前国外订单占比降到了50%左右,但公司总的营收规模即便是在今年也在持续增加,未受疫情明显冲击。
不过,尽管金综平台通过整合政务数据向银行开放,以提高对民企、小微信贷投放的覆盖面和效率,但基于大数据建模的线上授信审批模式目前对信贷投放的对象依然存在“盲区”。徐小平就表示,纯线上贷款的审批授信目前还只能覆盖几十万以下规模的小额融资需求,未来大数据建模要探索如何覆盖几百万以上的信贷需求,更多数据的接入则是一个重点。对银行来说,企业日常生产所耗的水电气等流量数据是高价值数据,在授信审批时可以作为辅助判定依据。但由于目前水费、气费等多是由各地政府独立收缴,数据的准确性、标准性和覆盖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加大不良处置力度
信贷风险仍可控
在监管的大力推动和银行调整考核激励“指挥棒”的多方作用下,今年以来,民企、小微贷款投放继续放量,特别是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五家大型银行较年初增长34.6%,这是在其他国家都看不到的速度。但与此同时,这也加剧了舆论对于未来贷款风险是否会大面积暴露的担忧。
截至6月30日,不良普惠小微贷款余额0.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25%,不良率2.99%,较各项贷款不良率高0.88个百分点。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接近原来设定的容忍限度。
不过,对于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浙江,经济的活跃为贷款质量提供了支撑。据温州银保监分局局长朱燕军介绍,温州前几年出现的不良贷款风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企业偏离主业,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银行更加聚焦主业,投入更多资源真正支持实体经济。6月末,温州地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42%,为全省最低。7月末,全市不良率0.8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12个百分点,实现不良率8年来首次回归1%以内。
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也对记者表示,从网商银行小微商户不良的变动趋势看,尽管受疫情影响,3月不良率出现走高,但目前新增不良已保持平稳。其内部判断,疫情给小微企业贷款带来的不良风险高峰期已过。
“从我们的业务数据看,今年的中国各类小电商虽然经历了疫情的黑天鹅考验,但守信度仍达98%,贷款逾期30天内还款率高达90%。”金晓龙称。
浙江泰隆银行行长王官明近日表示,今年上半年,疫情确实对经济运行造成一定的冲击,其中,小微企业由于风险抵御能力弱,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不过,从该行的长期实践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整体可控。“小微企业名为企业,但很多实质上是企业主经营的项目。企业倒了,项目还在;旧的项目死了,新的项目又开始了。小微企业灵活多变、船小好掉头,是最重诚信、最活跃的市场主体”。
然而,尽管浙江民营经济活跃,但不意味着银行可以无需采取风险防控措施。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透露,7、8月份浙江省小微企业注销数同比增长20%以上,预计后面一定时期内注销的企业数还会呈增长状态。
浙江银保监局副局长崔安明表示,从近两年浙江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演变情况看,浙江的不良贷款率处在低位。但受到疫情以及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影响,客观讲,还有一部分信贷风险没有反映出来。浙江银保监局将推动银行做实贷款分类,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今年处置不良贷款规模要不低于去年。此外,由于信用风险暴露存在滞后性,要求银行用预期信用损失法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度,做实拨备计提。
浙江银保监局大型银行处处长沈飞波透露,浙江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控制得比全口径贷款要好。6月末,全辖小微企业贷款不良余额402亿元,比年初还下降9.22亿元;不良率0.91%,比年初降低0.14个百分点。去年全口径新发生不良贷款1288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发生不良贷款683亿元,预估下半年新发生不良贷款规模要多于上半年。但随着下半年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预计浙江银行业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各类贷款信用风险会控制在合意水平。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