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外汇理财

外汇理财

数字人民币冲刺进行时

2021-03-10 16:05:51 fx358财富网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史无前例地提及“数字”十次,意味着建设数字中国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远景规划的重要目标。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中国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关注数字化生产力的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史无前例地提及“数字”十次,意味着建设数字中国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远景规划的重要目标。

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中国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关注数字化生产力的提升,还需推动生产关系的全面进化,而货币体系的革新即是一系列生产关系变化的起点。自2020年4月数字人民币的首个试点应用场景落地,其推广速度与广度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目前已累计向公众发放1.5亿元。

当前数字人民币已进入冲刺阶段,将在时间和空间多维度加速服务于数字中国的建设。第一,时间提前。数字人民币成为今年两会热词,并被列入多地政府工作目标。2月北京冬奥场景提前布局,某种程度上已满足此前要求的“四地一场景”闭环测试,正式落地时间或近在咫尺。第二,物理空间压缩。安全便携是存放数字人民币的首要考虑,数字人民币在物理形式上将尽可能朴素务实,在符合中国金融理性的方向上全速推进,可视卡和可穿戴设备芯片钱包等或只作为特定场景补充。第三,虚拟空间拓展。近日央行数研所基于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的企业应用,体现出数字人民币的功能定位将不止于替代M0,更旨在为企业间的互信支付与升维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展望未来,数字人民币全程可追溯的特性与区块链耦合,可编程性则为5G、AI等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与叠加拓展了空间,或将重构数字经济世界的交换体系,激发数字经济的新一代潜能。

数字人民币向内蓄力,“线上+线下”铺设数字时代金融基础设施。

2020年4月,数字人民币的首个应用场景在苏州落地,以交通补贴的形式发放给苏州相城区各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直属企业员工。经历6年研发,数字人民币终于迎来向全民推广的落地阶段。自2020年10月深圳罗湖首次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后,央行已在苏州、北京、成都以及深圳福田、龙华区多地累计派发红包达1.5亿元。而2020年11月,数字人民币再次新增上海、长沙、海南、青岛、大连、西安六地试点,加速提升试点的地域广度与试验深度。其中,海南作为自由贸易港,具有金融开放与资金自由流动的独特优势,试点或将拓宽至跨境贸易的场景测试。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过程呈现出循序渐进、兼容并包的特征,不仅在发行环节以“发红包”形式提升市民参与感,在流通场景中也充分考虑数字时代的用户需求。

一方面,数字人民币推广从最初的加油站、超市等纯线下场景逐步走向“线上+线下”融合。自苏州“双十二”试点引入电商场景后,数字人民币线上推广层次日益丰富,据不同银行钱包的适配性,可在美团、滴滴、哔哩哔哩等多个互联网场景使用,利用互联网“导流”提升数字人民币的用户转化率。

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钱包形式多样,可嫁接但不依赖于智能手机和网络。从最早出现的手机内测应用软件,到手机SIM卡、可视卡、可穿戴设备等硬件钱包,数字人民币体现出“中心化发行,市场化流通”的思路,由央行和指定运营机构共同开发普惠的钱包生态平台。

数字人民币向外开放,区域性合作推动全球数字货币体系规则制定。

相较在国内数字人民币的稳步审慎推进,以覆盖小额支付场景为先,在“外循环”中则将做出更大胆、更具挑战性的尝试,同时也考虑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的试验与应用。近日,人民银行数研所发布了与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和阿联酋央行共同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的声明,提出“进一步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央行数字货币对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结算,便利跨境贸易场景下的本外币兑换。”

在央行数字货币桥中,由于各国可能采取不同的底层架构与技术路线,如何实现跨境支付的同步交收,除了技术上的适配问题,还将面临法律法规、业务差异等多重挑战。这也和中国“双循环”的新时代内涵相吻合,数字人民币在“内循环”中的推进中充分考虑中国实际国情,与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商户、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将发行环节与交易场景全面融合,激发数字内需的释放。而在“外循环”中则更加包容开放,在谋求共识的基础上与合作各方探索各种可能方案,推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积极参与以CBDC为基础的新型跨境支付体系的规则制定。

数字人民币冲刺进行时。

随着涉及专利的渐次公布和试点范围的相应扩大,数字人民币雏形已现,市场对其认知也随之清晰。然而我们认为,相较诸如Libra、比特币等其他类型的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是一项具有独创型的试验。

在全球数字货币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境下,数字人民币已进入冲刺阶段,将在时间和空间多维度加速服务于数字中国的建设。

首先,落地时间或将提前。去年央行官方表述提及,“数字人民币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正式推出尚无时间表”。由此,市场普遍预期数字人民币将在2022年冬奥期间或之后全面落地。然而,在今年年初的地方两会中,数字人民币被列入2021年的多地政府工作计划。此外,2月6日,北京围绕冬奥消费全场景,主办了“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某种程度上提前布局了冬奥的数字支付场景。因此从时间线上,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时间表可能大幅提前。

其次,物理空间压缩。在近期试点中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和可穿戴设备芯片钱包成为热门话题,也引发市场对于数字人民币推动硬软设备更新换代的高期待。但我们需要认识到,可穿戴手环等硬件钱包只可作为数字人民币在特定场景下的的补充,其主形式仍要以安全便携为首要考虑,即在保证中国技术自主可控前提下与智能手机融合。目前,中国在手机内置安全芯片的研发实力仍相对不足,基于NFC生态的安全芯片实现国产化改造的难度较大,而我国5G超级SIM卡已能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金融级安全芯片。由此,数字人民币在物理形式上将尽可能朴素务实,在符合中国金融理性的方向上加速推进,通过手机SIM卡实现“碰一碰”以及应用软件在线支付或是最主流的数字人民币交易形式。

最后,虚拟空间拓展。央行将数字人民币的主要功能定位为替代M0,覆盖日常小额支付场景。但从长远角度看,如何与区块链全程可追溯的特性结合,从而解决企业之间的支付与互信问题也将成为数字人民币的使命。3月1日,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推进数字人民币企业应用。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并不止于对个体支付领域的改造,而更意在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的搭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

数字人民币时代的开启标志着数字化迁徙的起点,重点关注新优势新业态。

虽然计算机、智能手机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已初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费习惯,但数字经济并非是单纯的产业革命,它革新了价值创造的方式,再定义了价值分配的过程,因此与植根于传统实体经济的旧思想、旧秩序以及旧阶层存在显著矛盾。互联网平台经济是一项成功的数字化试验,而如今人类社会要从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迁徙,则不仅需要生产力的提升,更需要生产关系的全面进化。

今年两会中,多位政协委员提交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提案,也意味着数字经济已经由专注生产力提升进入生产关系重塑的阶段。5G、AI、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从连接人到连接万物,带动数字经济全流程升维,区块链则以其不可篡改性实现机制上的高度信任,成为数字化整体迁徙的制度保证。在数字化技术的革新下,我们将看到大量原生可追溯的数字资产诞生,而传统信用货币体系却并不具备对接交换的数字化能力。数字人民币应运而生,其全程可追溯的特性与区块链耦合,可编程性则为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和叠加拓展了空间,或将重构数字经济世界的交换体系,激发数字经济的新一代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