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率先迈进信用卡3.0时代
3月25日,中信银行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9262.14万张,较上年末增长11.16%,信用卡交易量24376.88亿元,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614.98亿元,同比增长1.64%,全年经受住疫情影响,经营效益实现正增长。
当前,中国银行业开展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务,作为零售业务的信用卡尤其走在了科技应用前沿。2020年,中信银行布局手机终端,业内首发“中信银行 Huawei Card” 联名信用卡,结合华为场景和生态,打造全新数字信用卡,为用户提供更便捷、 智能、安全的申卡、用卡体验。
中信银行Huawei Card脱离了对实体卡片的依赖,让智能手机成为了信用卡载体,从实体走向电子化。如果将Diners Club实体卡视为信用卡1.0时代,信用卡绑定第三方支付则是2.0时代,信用卡与手机合二为一的3.0时代,中信银行Huawei Card率先成为信用卡3.0时代的标志性产品。
消费金融的“主力军”
受益于数字科技的迭代以及金融监管政策的引导,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已经历了十余年的蓬勃发展。消费金融行业为消费者带来了快捷、便利、灵活的消费体验,在帮助消费者通过消费信贷享受生活品质提升的同时,实现了他们对于当期收入和持久收入的合理规划。
当前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结构趋于融合,其中银行信用卡业务是成熟的消费金融模式,为消费金融“主力军”。
目前市场中提供消费信贷的机构大致分为三类: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及互联网平台。商业银行以个人消费贷款及信用卡业务参与消费金融业务,主要服务信用较好的客群,在资金成本、风险管理、客户质量等方面占据优势。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服务中等信用的客群,帮助其在小额交易、细分市场中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互联网平台如花呗、借呗、白条等,则主要依托自有场景和渠道,聚焦特定市场和细分领域,为下沉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商业银行日益重视消费金融,越来越多的银行逐渐将消费金融作为业务扩展的重点领域,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个人贷款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然而,中国信用卡近年的增长率呈快速下降态势,如何提高发卡量并提高信用卡交易量成为各家银行面临的必答题。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0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78亿张,同比增长4.26%。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6张,同比增长3.91%。
央行此前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6亿张,同比增长8.78%;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3张,同比增长8.36%。截至2018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 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86亿张,同比增长16.73%;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49张,同比增长16.11%。截至2017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 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5.88亿张,同比增长26.35%。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39张,同比增长25.82%。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消费在2020年拉动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5个百分点。消费拉动GDP下降的原因在于消费支出的下降。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对于消费金融而言,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495668亿元,增加55994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87774亿元,增加7177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07894亿元,增加48817亿元。
目前,消费仍有待提振。央行《2021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3%,比上季下降 1.0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 49.1%,比上季下降 2.3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 28.6%,比上季上升 3.3 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近年银行信用卡市场被“花呗”、“白条”等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挤占,在年轻消费人群体中尤甚,银行为赢得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市场做了颇多尝试,如与流量明星合作,与年轻人青睐的流量平台合作发行联名信用卡等。
但是,金融监管机构加快金融业务监管一致性步伐,为银行信用卡提供了新机遇。监管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金融业务将纳入监管,并已出台《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此举将促进消费金融呈现出向持牌金融机构回流的趋势,并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尤其是信用卡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竞争环境。
迈入信用卡3.0时代
随着硬件技术和AI科技的不断革新,手机逐渐成为万物感知的主要入口,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信用卡的支付界面拓展到手机终端。
在华为手机钱包APP中,首页下方有五个栏目,中间一栏是Huawei Card,这是一款华为用户的专属信用卡,由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华为钱包、中国银联三方联合为华为用户打造的一款专属信用卡。
2020年,中信银行作为业内首家与华为合作银行,为我国数亿的华为用户量身定制一款“手机中的信用卡”——中信银行Huawei Card。这是一款结合华为场景和生态,打造全新数字信用卡,兼具信用账户智能管理、手机便捷支付、账户安全可靠等三大特色,满足手机用户线上、线下全场景支付的消费需求。双方通过整合中信银行领先的金融服务优势、风控技术,以及华为的智能终端科技能力,打造全新的支付生态,为用户创造更安全的支付环境和优质的用卡体验。据统计,该产品面向全国超过150个城市开放申请,上线73天申请量即突破100万,截至目前累计申请量已达265万。
相较于传统的信用卡,中信银行Huawei Card的推出使信用卡脱离了对实体卡片的依赖,让智能手机成为了信用卡载体,从实体走向电子化。信用卡在历经Diners Club实体卡的1.0时代、到信用卡绑定第三方支付的2.0时代之后,由此迈入信用卡与手机合二为一的3.0时代,中信银行Huawei Card率先成为信用卡3.0时代的标志性产品。据中信银行介绍,中信银行将深度布局手机、穿戴设备等多终端生态建设,全面推进信用卡3.0的进程,这将成为该行信用卡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银行发行数字信用卡。按照此前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发卡银行需对信用卡申卡客户“三亲见”,包括亲见本人、亲见申请资料原件并鉴别真伪、亲见签名。
“信用卡激活还不能用远程面签的方式。”一位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也是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虚拟信用卡”的原因所在,一旦放开远程免签,信用卡的申请、开卡体验将非常流畅,势必会进一步提升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及贷款规模。
构建数字金融“生态市场”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七大产业列为数字经济重点发展产业,同时“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明确指出未来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针对金融行业发展,《纲要》指出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领先的机构正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2020年在信息科技领域投入达7.66亿元,科技团队人员规模超过1300人,软件著作权已达61个,申请相关发明专利80项,有力承载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重任。
年报显示,“推进大数据技术与信用卡客户经营、理财、中收、风险等业务融合,创新打造5G全IP开放式服务平台,重塑信用卡客户经营模式”。
为构建数字金融“生态市场”,2020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携手11家机构联合启动“生态市场”,按照1+N+∞的模式,以StarCard新核心系统为基础,围绕“风险、市场、销售、运营”等N个场景,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创造∞种业态,为多元化的信用卡市场开创无限新可能。
作为率先投产的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云架构信用卡核心系统——中信银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统已稳定运行一周年。数据显示,目前StarCard已成功承载1.1亿账户的运营管理,交易峰值高达4500笔/秒,为原系统的3倍以上,平均交易响应时长做到仅36毫秒。2020年,StarCard新核心系统在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应用成果大赛中,摘得“最佳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2020年,中信银行发布信用卡“动卡空间”7.0版本,截至报告期末,“动卡空间”APP注册用户数3598万户,同比增22%,月活同比增7%。为全面延展金融服务触点,重塑用户的数字化体验,中信银行信用卡全面布局新媒体平台矩阵,根据不同用户的互联网触媒习惯,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已广泛覆盖手机QQ、微信、小程序、短视频、官网等新媒体平台,累计粉丝量达1.02亿人,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同时,该行以“中信优享+”平台运营为纽带,深入开展与中信集团战略客户、各子公司间的协同合作,共建集团C端生态协同平台。目前,中信优享+ 平台注册用户累计已超1.15亿户。
“信用卡业务也是我们的重点。”3月26日,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中信银行要聚焦消费类贷款,要实现规模上的提升。
据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透露,未来将进一步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拥抱数字经济潮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赋能效应,围绕科技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的转型发展,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有温度的消费金融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