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尿液提纯后可变饮用水,究竟是怎么回事,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上厕所的
航天员尿液提纯后可变饮用水,究竟是怎么回事?
7月4日,中国宇航员刘伯明和汤洪波离开机舱7个多小时,成功完成了所有预定任务。
7个小时可以什么都不吃,但不喝水不行。在这方面,我们的宇航员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出舱时宇航服里有饮水袋,在舱外随时可以喝水。
然而,众所周知,这三名宇航员将在轨道上停留一个月左右,而且在未来会更长。然而,太空中的资源稀缺而珍贵,从地球向太空运输材料的成本相当高。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正由非再生向再生转变,可有效缓解地面补给压力,是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的关键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净化尿液,并将其转化为饮用水。虽然对普通人来说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它可以实现空间站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中国航天员再生与生命保险团队攻克了尿钙结晶沉淀、蒸馏废物处理、无润滑旋转式动密封等15项关键技术和11项技术难点。实现了重大技术飞跃。
航天员来说,在太空中上厕所却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航天员是如何上厕所的?
1、憋着
最早的人类飞船里没有厕所。不是研究人员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是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根本不可能。
由于客观条件有限,我们只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宇航员在太空任务中有上厕所的想法,所以只能用武力压制。
幸运的是,宇航员在太空停留的时间很短,通常在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内。例如,前苏联东方一号航天器的任务时间不到两个小时。
然而,也有漫长的使命。例如,在美国水星计划中,最长的太空任务持续了34个多小时。发射前,美国宇航员被迫吃“低渣食物”,以尽量减少他们的方便。
2、尿不湿
在NASA背后的双子座计划和阿波罗项目中,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叫做condom-like punch的设备来收集和保存尿液,但可以说是相当原始的。对于固体排泄物,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可密封的塑料收集袋,袋口有粘合剂,供宇航员粘贴臀部;包内还装有手指套、干/湿纸巾和杀菌剂。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宇航员上厕所体验很差,有人甚至直接抱怨:“去太空上厕所是整个任务最大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在美华人科学家发明的太空尿布诞生了。他改进了宇航服,添加了聚合物吸收剂,并发明了一种能吸收1400毫升水的尿布。尿急不再是困扰宇航员的问题。
3、太空马桶
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终于为宇航员设计了一款名为“黑科技”的太空马桶,以彻底解决宇航员在太空上厕所的问题。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展。2008年,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的段马桶发生故障。2009年,国际空间站美国段的马桶也发生了故障,13名宇航员不得不在航天飞机上排队上厕所。
2020年10月,美国宇航局通过天鹅座货运飞船向国际空间站发送了一个新的马桶。这个新的太空马桶耗资2300万美元,花了6年时间开发,使其成为历史上最昂贵的马桶!
这个全新的马桶空间真的物有所值。配有多个固定扣/带、一个多层内胆、多套风扇、尿液分流器、干燥压缩机、气味和细菌过滤器等设备。
以上就是航天员尿液提纯后可变饮用水的相关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不易,资源稀缺,我国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为航天员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节能环保概念股涨跌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