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市场中,信用卡支付才是主流
虽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国内已经普及,平常我们在商场或者超市结账,收银人员都会直接拿起扫描枪来扫我们手机上面的二维码让我们进行支付,二维码支付也占据其重要位置。 但当我们走出国门,到欧美等国外旅游时却发现,除了现金支付之外,信用卡实体卡支付才是主流。 从支付工具的历史角度上来看,欧美这些国家在信用卡方面使用的时间很长。去年我曾前往位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在其中的货币历史展区中就有信用卡的陈列橱窗。可以说,较长的信用卡信用卡发展史让用户形成了一种自发的习惯,一旦习惯曾自然就很难改变。
此外在信用卡支付体系当中,VISA、万事达和运通等公司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日常的使用优惠和开卡礼上也非常成熟,基于较高的费率优势,能够做到日常的补贴。除了使用历史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移动网络的覆盖程度。 和10年前中国刚刚迈入3G时代不同,当前中国的通信行业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4G运营基站数量居于全球之冠,相比美国来说在数量级方面是20倍以上,而5G也将于今年正式走入到大家的视野里。 传统的POS机通信只要有2G信号,就可以接入网络中,进行支付消费。而现在的微信、支付宝等二维码移动支付形式,大多要基于3G以上的通信技术才能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否则半天刷不出来二维码,也是个很头疼的事情。 在大多数国家,移动通信信号上要比中国差好几个等级。由于他们的移动运营商是私营公司,在一些偏远、人口稀少的地区没有足够多的基站覆盖,所以3G、4G网络的缺失,也让这些国家的支付行为上,还是更为传统。
发达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基站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缺乏条件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因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导致了较差的网络覆盖率也很。缺乏没有统一的结算系统,使其在移动支付的推广上也有较大的问题。
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两点之外,一些国家的用户注重隐私,使其更重视现金消费。此外,像是南太平洋地区,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商家认为信用卡的刷卡费率太高,而更倾向于现金支付的使用,使用信用卡的话,用户则需要承担2-4%的刷卡手续费。 不过虽然在欧美地区微信和支付宝的拓展速度较慢,但在日韩和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在一些中国游客常去的商家,这两种移动支付形式已经普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的信用卡也进入到普及阶段,从以前的双标卡,到现在的单标套卡,也让我们在海外旅游时的支付更为便利。不过如果你近期计划有海外出游,不妨关注一下哪个银行的返现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