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改革初见成效 推出公开发行小额自办发行等制度
全国股转公司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今年共有463家新三板企业完成475次发行,共完成募资233.35亿元,比去年同时期221.55亿元增加了11.8亿元。虽然相较去年全年募资283.43亿元有一定差距,但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全市场募资金额有望突破300亿元。
对此,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常春林对记者表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行业受到较大影响。新三板市场前9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募集资金233.35亿元,同比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这说明新三板企业整体韧性较强。
“这说明新三板改革初见成效,新三板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融资场所,承载着连接沪深交易所和地方区域股权市场的功能,中小企业登陆新三板具有更多优势,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同时,近年来投资机构对于新三板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市场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有了新三板,大量优质民营中小企业有了‘栖身之所’,从而使得整体上扩大了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比重。”中国国际科促会理事布娜新对记者表示。
本次新三板深化改革后,推出公开发行、小额自办发行等制度,有利于满足企业小额、便捷需求,提升新三板市场融资效率和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从而发挥新三板市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支持作用。全面深改之后,市场对新三板市场重拾信心,新增增发预案以及募资成功率均得到有效提升。全国股转公司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共有532家企业发布555次增发预案。
在常春林看来,直接融资比重以及募资成功率的有效提升,短期将有助于中小企业渡过短期困难,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中长期来看,一方面将有助于企业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负债风险,形成更合理、更有效的融资结构;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缓解实体经济的压力,还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转型升级,促进金融和经济的平稳运行。
展望新三板改革下一步的主要方向,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全面落实注册制,可以进一步简化上市流程,为中小企业挂牌上市提供便利,帮助更多优秀的初创、成长型企业获得融资;二是提升市场活跃度,增强市场流动,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完善交易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保、保险等长线资金进入新三板市场,为整个新三板的流动性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加强市场服务,吸引更多市场参与者,通过制定相应政策优化对成长性较好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加大对新三板研究的投入,进而更好地服务创新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