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的生意来到了进博会:期待采购物美价廉中国货
为了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西旺卡&m
进博会为世界各国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连最大的国际组织也循声而来,期待在此找到合作伙伴。
为了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西旺卡·达纳帕拉(SivankaDhanapala)11月2日提早来到了上海。
达纳帕拉是联合国难民署(UNHCR)驻华代表,第一次参加进博会。作为负责保护和支持难民的联合国专业机构,其在近五年以来,每年全球采购额超过10亿美元,并且额度逐年上升,采购额在联合国体系内达到了第五。
但是,联合国难民署每年从中国供应商的直接采购额仅为200万美元(约合1322万元人民币)左右,占其采购总额的0.2%。这一微不足道的比例明显与中国当前国际制造业大国的身份不相符。
也正是这一原因,促成达纳帕拉前来参加进博会。除了要在进博会内举行的中国国际公共采购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更想借着进博会的聚集效应,会会中国的供应商、听听他们的呼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信息,邀请合格的供应商到联合国采购系统来竞标,为难民署提供更多价优质高的中国产品。
中国企业的弱点
跟联合国机构做生意,是什么体验?
匹克国际贸易(天津)有限公司(下称“匹克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宗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公司运送一批联合国难民署采购的货物去黎巴嫩,船舶在途时的8月4日,黎巴嫩贝鲁特港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爆炸。“虽然货物并没有直接受到影响,但是港口遭到破坏,无法停靠。”
但是客户的合同、难民急需的物资,都要求公司想方设法去达成任务。公司紧急协调其他港口,异地卸货,然后再通过陆路运输,成功地将货物运送到联合国的仓库中。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联合国采购对公司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达纳帕拉说,联合国难民署每年耗费超过10亿美元采购一些基础物资,比如帐篷、厨房用品、太阳能灯、医疗物资等等,这些物资最终将会发放到世界各地,服务于全球流离失所的难民。
而放眼联合国整个机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采购的货物和服务包罗万象,总额也相当可观,是全球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采购总额每年在350亿至400亿美元左右,其中直接采购额每年约为200亿美元(约合1322亿元人民币)。
联合国采购市场空间大,无收款风险,无贸易壁垒的困扰,通常被视为企业开拓国际公共采购市场的有效途径。不过对于联合国采购这块“大蛋糕”,其实中国企业整体来说涉足的很少。中国企业参与度低,作为直接供应商的企业数量偏小。中国企业在联合国市场的贸易结构存在失衡,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对联合国采购业务和规则缺乏了解。
近年来,中国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的意识在不断提高。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加入了联合国难民署的采购系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厦门国贸农产品中心副总经理黄旭表示,加入到联合国采购平台需要层层选拔,对于企业的社会道德标准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企业能够入选是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他说,加入到联合国采购体系后,可以了解到全新的贸易理念,同时也是学习国际公共采购市场规则的契机,为以后参加更多的国际政府间采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匹克公司在这领域内,是中国企业中的领头羊,参与联合国采购将近20年。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李宗萍表示,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无论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都可以满足联合国采购的要求。
而对于在联合国采购体系中中国企业占比如此之低的原因,李宗萍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首先是中国企业对联合国采购体系的不了解。
她说,匹克公司是在1992年成立的,在与非政府组织的业务合作中,了解到联合国的采购需求,刚介入时也只有很少的业务,几年后才最终了解该采购体系,成功地加入采购系统,一路走来有一个摸索的过程。
李宗萍表示,此前联合国对中国的采购也并不是很重视,厂家只能与国外的总部进行交流,而很少与所在地区的联合国办公室沟通。
李宗萍表示,联合国采购体系主要采用的是欧美标准,而很多中国企业的产品缺乏这些认证。与此同时,很多中国企业往往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的供应,很少去做国际的认证,这对这些企业进入联合国采购系统造成了障碍。
此外,在国际需要认证的过程中,因为不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在认证的过程中没有选对认证机构,往往是钱花了不少,却没有办到采购方认可的认证机构,走了一段弯路。
李宗萍提醒,联合国采购体系和一般的对外贸易不太一样,要求企业对于风控有不同的认识,这也是造成中国企业较少参与联合国采购体系的一个原因。
期待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货
进博会前,利用来自中国乃至于全球供货商的聚集效应,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在11月3日于上海召开了2021年度采购工作研讨会。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达纳帕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过去,联合国难民署会派遣贸易专家去往全世界各地的会展,与参会的中国供应商或提供中国产品的国际供应商洽谈,而此次是联合国难民署第一次直接在中国召开类似的会议。达纳帕拉兴奋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过会议,他们找到了更多有潜力的中国供应商。
达纳帕拉说,此次前来进博会,就是希望了解中国供应商在参与联合国和联合国难民署的采购上存在的障碍,消除信息知识上的差距。如果这些障碍消除,他相信联合国难民署在中国采购数量将会成倍增长。达纳帕拉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在目前联合国难民署全球范围内约10亿美元的直接采购额度中,大约有3%的额度在中国进行采购。
达纳帕拉说,中国是国际供应链中的重要参与者,不可忽视。推动从中国供应商中的采购活动是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达纳帕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个人防护装备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在疫情期间,联合国难民署总部也通过联合国机构间采购机制从中国企业采购了大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发往世界各地,惠及多方。在总额2700万美元的个人防护用品采购中,有1200万美元是直接来自中国企业或者由国际供货商在中国采购的。
他还向第一财经记者特别提到,中国科创也在高速发展,比如在联合国难民署采购目录中的太阳能设备,中国厂商就有很多的创新,并且价格也相当有竞争力。所以联合国难民署非常想了解中国市场,寻找机会。同时,也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更多地了解联合国难民署和联合国。
达纳帕拉最后表示,提高在华采购比例是一种双赢的举措,一方面联合国难民署可以获得更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目标;而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