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走向何方,500政商领袖齐发一体化强音
11月16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彭博有限合伙企业、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和南非
为应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以及不断加剧的分歧,面对日益分化的世界,展开对话已经迫在眉睫。
11月16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彭博有限合伙企业、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和南非曼德拉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21年“创新经济论坛”线上视频会议开幕。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共建创新经济,同享普惠未来”。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视频主旨演讲。
来自多国的500余位政商领袖和专家学者通过在线视频方式参加此次论坛。与会政要和企业领袖认为,尽管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显现,但仍有许多国家相信全球和开放贸易的好处,并有意愿参与其中。
据新华社消息,王岐山强调,世界经济分工协作的逻辑并未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未改变。灾难和困难不应是世界分化撕裂的边界线,而应是携手合作的出发点。世界各国要行动起来,共建同舟共济的疫情防控合作机制,秉持科学精神和生命至上理念,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态势;共建协同共进的创新合作网络,减少创新要素流动障碍,推动成果共享;共建普惠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
97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此次论坛上表示,美国下一任总统首先要和中国领导人进行对话,迅速采取行动恢复与中国的沟通渠道。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LawrenceSummers)在论坛发言中表示,新冠经济危机下,需要更强有力的全球协调反应。美洲开发银行前行长莫雷诺(LuisAlbertoMoreno)则称,贸易可以帮助世界上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地区尽快恢复。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这当中虽然有一些逆风逆浪,但是都是短暂的。”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贸易也好,跨境投资也好,仍然是全球经济恢复常态和正常化的重要的推动力,复苏离不开全球贸易和投资。”
“全球化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
在16日“全球化何去何从”的论坛大会上,欧盟委员会前贸易专员马尔姆斯特伦(CeciliaMalmstrom)表示:“我们一方面看到贸易战和(加征)关税的出现,但是也有很多贸易协定得到批准。近期,欧洲和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越南及几个非洲国家通过自贸协定。而就在昨天,我们看到中国和亚太其他14个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我们也见过,即使是美国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其他参与方也仍在向前推进协议的生效。”
徐洪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期RCEP的达成,推进了亚洲经济一体化,尤其看来,各国是有共识的,即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没有前景,会损害各方利益。近几年的贸易争端也损害了双方的利益。大家都看到了,只有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HenryPaulson)称:“它们(加征关税)让我们的企业很难真的被当作可靠的供应商。这并没有让我们美国成为一个吸引外国投资的目的地。施加关税的损害已经出现了。所以我认为,对于新上任的总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谈判开放我们最有竞争力的市场。”
美洲开发银行前行长莫雷诺(LuisAlbertoMoreno)称,美洲国家应该研究如何组织区域贸易,以帮助加快拉丁美洲的经济复苏。“历史向我们展示的是,拉丁美洲在过去15年的增长很大程度正是因为贸易开放,而不是来自于孤立。”他称,在疫情初期,许多国家对个人防护设备(PPE)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显示了贸易自由化程度不足为各国带来的不便。
“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局面。我们看到保护主义、反贸易运动,但我们也看到很多国家相信贸易是一件好事,但需要以透明、更包容的方式进行。无疑我们需要让全球贸易体系、规则和我们对待全球贸易的方式更现代化。”马尔姆斯特伦说。
据彭博经济研究所(BloombergEconomics)测算,如果全球化倒退到2000年的水平,到2050年,全球经济产出比起全球化缓慢发展的情景将减少17%。
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TomOrlik)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全球化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对出口导向的国家以及在技术上正迎头赶上的国家尤其如此。“如果全球化开始倒退会怎么样?”欧乐鹰说,“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坏消息,全球经济将变得更小。”
为全球经济摆正船舵方向
“创新经济论坛”顾问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疫情冲击,全球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对全世界人民的收入,特别是对贫苦的、对发展中国家、对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都会有很大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全球的合作就特别重要。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此次在其主旨演讲中呼吁:“尽管可能并不尽善尽美,但与其对多年来的国际连通性置之不理,我们不如加强我们全球体系的基础,并寻找改善和重新实现世界全球化的方法。”
彭博有限合作企业和彭博慈善基金会创始人、纽约市前市长布隆伯格(MichaelBloomberg)表示,我们可以从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为全球经济摆正船舵的方向,并使其在未来数月和数年内走上明智的道路。
“我们面临的每一个大挑战都需要合作和协作。”布隆伯格在发言中说,“如果我们采取明智的行动,我们可以投资减少温室气体和建立经济韧性的方式,解决经济和种族不平等的问题,减少贫困和改善公共卫生,并刺激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徐洪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价值链、供应链的中断,让世界各国深受其害。未来贸易和跨境投资将继续作为资源配置和经济复苏的原动力。不过,贸易和投资性质将会出现一些调整。“大家更多地关心如何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自由化。因此,以WTO为核心的全球经贸治理体系,也面临着如何改革的考验,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在WTO改革上,马尔姆斯特伦表示:“也许在新的(美国)政府下,我们可以让有改革WTO意愿的国家一起参与,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制定一个新的议程,是否可以着手对这个组织进行现代化的更新,也可以书写一些新的规则。”
此外,徐洪才认为,在未来的全球化趋势中,传统的货物贸易比重会逐渐下降,服务贸易的比重会逐渐上升,这是全球产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受疫情推动,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的业态、新的贸易方式,也会蓬勃发展。譬如,虚拟会议正在取代旅行和实体会议,其更高的效率带来了更高的参与度。
中国坚持推动高水平开放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中国融入全球化、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刚刚签署的RCEP协定便是中国在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方面的一大例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在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聚焦经贸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复苏。李克强说,中方积极支持东盟制定和落实全面复苏框架,稳步推动经济重启。中方欢迎各方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将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合组织与东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沈铭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应该说,亚洲各国对于利用贸易推动经济的信心还是始终都存在的。各方联合推动RCEP,希望通过自由贸易,持续为亚洲区域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动力,各方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极大共识的。”
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袁波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解释称,RCEP协定在签订之后,有助于吸引东亚区域内各个方面的产业合作。比如,此前东亚区域在电子产品、汽车、石化等很多个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齐全的产业链体系,但是这种产业链体系其实是跟欧美互相黏连的。
“比如,我们可能需要从欧美去采购一些高端的零部件或者其他产品,同时我们生产的产品不仅仅是在这一区域内消化,欧美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消费目标市场。换言之,我们的区域产业链其实是一个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概念,并不是在一个很短的东亚区域内流转。”袁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