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理财资讯

理财资讯

国务院重磅发文: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

2020-11-26 11:12:40 fx358财富网
近日,“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94岁老人被抬到银行做人脸识别”等新闻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这类现象在程度上反映出当今社会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的客观事实。

  近日,“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94岁老人被抬到银行做人脸识别”等新闻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这类现象在程度上反映出当今社会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的客观事实。

  11月24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

  《实施方案》指出,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紧贴老年人需求特点,加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促进智能技术有效推广应用,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

  根据中央网信办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超过9亿,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这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没能及时搭上网络快车。由于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充分运用,老年人在防疫期间感受到的不便愈发凸显。

  不得将“健康码”作为通行唯一凭证

  《实施方案》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除机场、铁路车站、长途客运站、码头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场所外,一般不用查验“健康码”。对需查验“健康码”的情形,通过技术手段将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自动整合到“健康码”,简化操作以适合老年人使用。

  《实施方案》要求,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

  在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进“健康码”与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关联,逐步实现“刷卡”或“刷脸”通行。对因“健康码”管理不当造成恶劣影响的,根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11月24日晚7点左右,记者在北京市丰台区某超市门口发现,门口排起了小长队,超市工作人员依次检查健康码,遇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则耗时相对较长,工作人员需要记下老年人身份证号码,或者通过北京健康宝里的“他人健康码代查询”进行核验。

  记者注意到,为了不让老年人受阻于“数字鸿沟”,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相关实践。

  比如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扫描苏康码通道的电子闸机旁设置了“请刷身份证”区域,家人帮助提前申领好苏康码后,老人只需刷身份证即可进入医院。

  另据新华社消息,在上海市普陀区的出租车候客站点,很多老人开始使用线下“一键叫车”功能。一名老人告诉记者,按动按钮后,需求会发给附近的出租车司机,应答率总体比网约车还要高。

  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

  老年人在医院挂号难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对此,《实施方案》指出,医疗机构、相关企业要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畅通家人、亲友、家庭签约医生等代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

  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此外,为了优化老年人网上办理就医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应当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语音引导、人工咨询等服务,逐步实现网上就医服务与医疗机构自助挂号、取号叫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取药等智能终端设备的信息联通,促进线上线下服务结合。推动通过身份证、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多介质办理就医服务,鼓励在就医场景中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中,近2亿老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

  另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尽管老年人在智能技术的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记者通过梳理数据后发现,在互联网智能时代,老年人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

  根据咨询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报告,老年人在移动互联网上人均使用时间从2021年12月的98小时增加到2021年12月的118小时,同比增长20.7%。从数据来看,老年人每天花近4个小时上网。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虽然2021年线下娱乐仍然是中国老年网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但线上娱乐也开始成为老年网民的重要娱乐渠道,占比达到24.4%。

  另外,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银发族网购报告》,淘宝大约有3000万用户是中老年人,每天大约有1000个面向淘宝中老年用户的现场直播,产品主要涉及服装、鞋帽和保健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