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储证券推出重磅并购报告:今年IPO和并购市场热度将并驾齐驱 并购产业逻辑将成主导
今年1月末,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第二十八次抽签仪式,在407家拟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中,抽取了20家公司拟进行现场检查。
但此后的近一个月时间内,被抽中的20家公司中就有16家选择了撤回IPO申请,撤回率高达80%。更有甚者在已经过会后选择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截至3月22日,科创板和创业板终止项目合计达到163家。
值得注意的是,联储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尹中余和其并购团队在《联储证券2020年度并购报告》中回顾过去一年资本市场时指出,2020年,IPO与并购的“跷跷板”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在注册制的稳步推进下,A 股 IPO 数量和融资规模双双创下近年来新高,IPO成为优质资产的优选通道,次优但体量较大的资产也陆续从并购市场转投IPO。
据尹中余预计,今年A股并购市场有望开启触底反弹之路,而在上市公司并购理念和动机转变之下,并购带来的效果和亮点也跟 2013-2016 年的那波热潮完全不一样。“可以说,2021年将是A 股并购2.0时代的起始之年。”
据其预计,与2020年不同的是,IPO与并购的“跷跷板”效应将会有所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和平”,两者热度将并驾齐驱。
A股并购市场有望反弹
注册制改革逐步深化背景下,一大批企业加紧把握上市融资通道、积极筹备IPO上市申请,但也有不少企业却在正常审核期间,出现了频频撤回的动作。此时IPO企业怀着不安的心情继续排队,与去年IPO火热所带来相对轻松的氛围来说,两者相比堪称冰与火。
与今年IPO企业境遇相类似的,还有去年的并购重组市场。2020年的并购市场透着浓浓寒意。
根据《联储证券年度并购报告》显示,2020年,IPO 与并购重组的“跷跷板”效应彰显得淋漓尽致:IPO募资规模创下 2011年以来的最高值,并购市场则连续5年下滑跌落低谷。
在注册制的稳步推进下,A 股 IPO 数量和融资规模双双创下近年来新高,IPO成为优质资产的优选通道,次优但体量较大的资产也陆续从并购市场转投IPO。
因此,优质资产供给端的日益匮乏导致并购市场尤其是重大资产收购愈加冷清,一连串的冰冷数字昭示着并购市场步入了冰河期。
经联储证券统计,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主动发起的重大资产收购累计117单,同比减少 22.52%,已是第五年下滑。从交易规模看,其中48单未披露交易金额,已披露交易金额的69单重大资产收购合计交易金额为1881.6亿元,亦是第五年下滑。而其交易总额仅是并购巅峰之年2015 年和 2016 年的一个“零头”。
而从审核上,共有 87 单并购重组申请上会,同比下降约 30%,连续 5 年下滑;审核通过率为 82.76%,创下历史新低。
尹中余及其团队认为,去年重组审核通过率创新低这一现象,这并不完全是监管风向收紧的信号,更主要是优质并购资产已出现枯竭的直接体现。
不过,根据联储证券的判断,A 股并购市场有望在2021年开启触底反弹之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收购规模和数量已经连续五年下滑,挤出了很多不理性的跨界收购、三高交易,已经处于跌无可跌的境地”。
此外,联储证券在报告中指出,在注册制时代下,新股股价表现分化日益明显,破发股越来越常见。随着注册制的稳步推进和资产质量的普遍下滑,IPO 的估值将加速回归合理区间,跟并购的估值差距将逐步缩小。
产业思维将成主流 IPO与并购市场“和平”共生
尹中余称,今年开年IPO从现场检查到新刑法都预示着IPO开始趋严,但并不意味着质量不好的企业会走并购的道路。只有监管严打和市场机制充分作用,才有可能会将一部分次优企业“赶到”并购市场。
他表示,“IPO趋严肯定会对造假有所遏制,但真正有效的还是市场价格的调节。只要新股继续不败、违法成本低,依然会治标不治本。毕竟IPO的收益是并购的10余倍,且无需对赌。”
据其判断,IPO和并购市场今年均将展现一定热度,跷跷板“效应”不再明显。同时,在未来并购中,联储证券认为,产业并购逻辑将深入人心。
据统计,2020 年,剔除已宣告失败的重大资产收购案例,正在实施和已成功(包括发审委通过及过户完成,下同)的重大资产收购合计 82 单。从交易目的划分,产业整合为 57 单,占比 69.51%(2019 年为 73.74%)。
“这意味着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重大资产收购连续两年占比约七成。”联储证券方面指出。
而在产业并购深入人心的同时,跨界并购进入低谷期。在 2020 年正在实施和已成功的 82 单重大资产收购中,属于跨界重大资产收购的交易数量为 19 单,占比 23.17%,与 2019 年基本持平,但是交易金额几乎腰斩。前述 19 单跨界的重大资产收购对应交易金额为 211.55 亿元,同比下降 48.75%。
此外,另一层有意思的是,“A收A”模式开始兴起。经统计,2018-2020 年新披露“A 吃 A”案例分别有 3 起、11 起和 8 起,普遍属于产业并购。
尹中余称,A收A模式兴起核心原因就是壳价值大幅减少。因为注册制后壳的价值愈发不值钱,很多中小盘公司的价格已经到了与其价值相匹配的区间,溢价空间有限。所以,很多A股上市公司从产业并购角度出发,愿意被收购。
“我们判断,在上市公司并购理念和动机转变之下,并购带来的效果和亮点也跟 2013-2016 年的那波热潮完全不一样”,尹中余指出,未来跨界并购数量将持续萎缩,产业并购将成为并购市场主流。
他判断,有较高并购整合能力尤其近年股价涨幅较高的行业龙头企业、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新一轮并购市场反弹后的优先受益者,将真正实现 “1+1>2”的并购整合效果,“A 吃A”现象将频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