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乱象频发 “信用卡+保证保险”惹争议
一直以来,信用卡备用金业务都受到持卡人的广泛喜爱,开通备用金业务不仅会提升综合评分,还可以提升信用卡固定额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捆绑搭售保险的乱象也层出不穷。4月26日,多位浦发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讲述了他们的经历,在持卡人的描述中,记者了解到他们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被搭售了保证保险产品。而一位与该行合作的保证保险产品知情人士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保证保险相当于由我们帮持卡人在浦发银行做了担保,才会有这笔备用金下发至持卡人,也是银行为了规避风险的举措。”在分析人士看来,在信用卡产品中搭售保险产品存在风险转嫁的问题,也更容易将金融风险的敞口进一步扩大。
“空降”而来的保险产品
“申请备用金几个月后才发现莫名其妙买了保险”“不经意查信用卡账单的时候才发现每个月扣了我300多元的保险钱”“这个保险是什么?我不知道……”。近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多位信用卡持卡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在使用浦发银行信用卡备用金业务时被无形中搭售了保险产品。
“我在三方社交平台上申请浦发银行的备用金,根据提示操作并申请使用备用金,我以为是同意使用备用金,但在不经意查信用卡账单才发现每个月还扣取了保险手续费。”信用卡持卡人王蕾(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讲述了她的经历。
去年受到疫情冲击,做个体户的王蕾资金周转遇到了困难,这时浦发银行刚好针对信用卡持卡人大力宣传备用金业务,为了解决资金周转难题,王蕾申请了备用金。她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操作申请备用金时根本不会想到会同时被捆绑了保险产品,当初就是按照银行提醒的步骤进行申请,并没有发现有较为明示的保险产品推荐。
远在福建的个体户李文羽(化名)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也是因为资金周转问题,他在去年9月用手机申请了浦发银行备用金业务,在扣除7期保险产品费用后,李文羽才发现在使用备用金业务时被捆绑了保险产品。
持卡人口中的浦发银行备用金业务是什么?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备用金业务全称为消费备用金分期业务,是信用卡持卡人为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在浦发银行核准的备用金额度范围内向浦发银行申请消费资金,该行审批成功后将消费资金转入客户本人“备用金账户”中,客户按约定分期偿还该笔消费资金及支付约定分期手续费的业务。
在浦发银行发布的《消费备用金分期业务合同》中可以看出,备用金业务仅支持分期还款,手续费收取方式也为分期收取,每期分期手续费根据分期期数对应的每期手续费率计算得出。不过在合同中,浦发银行并未向客户明示“在使用业务同时需要同时购买保险产品”。
针对搭售保险产品这一现象,北京商报记者致电浦发银行信用卡客户服务电话进行咨询,该行客服人员向记者介绍称,“保险产品是办理备用金业务时一起办理的,不是自动绑定,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相关选项可以进行选择,是扣费内容。”
而信用卡持卡人则对客服人员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王蕾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到,“银行根本没有对搭售保险这一选项进行明示,只有看到账单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购买了保险产品,目前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浦发银行给到的方案是,不想付购买保险的费用也可以,只要一次性把欠款还清即可。”王蕾说:“备用金本身就是分期产品,现在除了付利息、手续费之外,还要再付一笔额外保险费用,如果知道使用备用金还要交这么贵的保险,肯定不会考虑使用。”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述案例来看,此类捆绑保险产品未明示,不符合金融营销宣传中的披露规范,或构成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侵害,损伤到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双面”的信用贷款认证
近年来,在信用卡销售中频繁搭售保险产品的乱象已经屡见不鲜,且多以人身险、意外险为主,那么信用卡持卡人提到的“不熟悉”的保险究竟为何物?北京商报记者进行了进一步调查,根据信用卡持卡人提供的借款截图来看,他们均被搭售了一款“保证保险”产品,且每月缴纳的产品费用均在数百元左右。
“我的备用金下款额度是4.4万元,一共使用了3.6万元,第一笔使用了1.8万元,第二笔使用了1.8万元。”李文羽向北京商报记者提供了一张截图信息,从截图信息可以看到,李文羽的账单明细中有一笔名为保证保险的产品,已经扣款6期,单期扣款金额为299元。王蕾备用金搭售的保证保险产品单期扣款金额也在270元左右。
何为保证保险?一位保险公司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保证保险就是“个人信用贷款保证保险”,是指借款人作为投保人,具有合法贷款资质的金融机构作为被保险人,当投保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时,由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代为偿还的保险业务,具有融资增信和风险保障的功能。
保证保险的扣款金额如何划定?被保险人如何划分?一位与浦发银行备用金合作的保证保险产品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保证保险相当于由我们帮持卡人在浦发银行做了担保,才会有这笔备用金下发至持卡人。在相关App上操作备用金申请的时候,如果弹出保险页面,持卡人就需要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如果不弹出,那就不需要购买。”
从知情人士的口中,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浦发银行备用金搭售的保证保险产品月保费一般在放款金额的0.45%-0.87%间浮动,并非面向所有客户,而是根据客户资质决定。只有资质不符合放款要求的客户才会弹出保险产品,由保险公司为客户做担保,但从数量来看,不需要购买保险的客户为极少数。“10个客户当中也许有1个可以不用买就能办理备用金。”这位知情人士说道。
当北京商报记者问及客户资质如何审核时,这位知情人士表示,并不是人工筛查,都是电脑大数据进行操作。
而从理赔的角度来说,如果客户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无法还款并且超过为期70天的等待期,那么银行会直接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主要赔付客户剩余未还的资金、还有利息和罚息。
这时客户将和银行进行脱离,转变为保险公司的债务人,在关系转变后,保险公司会抽调专门的贷后人员和客户联系,协商后期如何还款,也不会再产生任何的利息罚息。而在使用期间,客户如果想终止保险费用,只有一次性结清一个方案,如果不进行结清那么分期12期,就要收取12期的保证保险手续费。例如,备用金放款金额为3万元,分12期还清,以0.45%—0.87%月保费计算,持卡人每月需要支付112.5-217.5元保证保险手续费,最终需要支付的保证保险手续费在1350-2610元之间。
针对持卡人提到的强制搭售保险以及用户匹配方面的考量,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应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消费备用金是该行信用卡一种分期业务,为信用卡持卡人提供消费资金,在审批放款后由持卡人分期归还分期本金及分期手续费。消费备用金业务可办理资格及授信政策均基于持卡人的信用资质,持卡人可通过其资产证明、购买保证保险等方式提升本人资信水平,加固风险保障。持卡人是否选择以购买保证保险方式提升信用资质的,由持卡人自主决定,且不影响消费备用金申请,消费备用金的审批、放款结果会通过官方短信通知持卡人。
此类保证保险产品费率划定是否合理?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该现象肯定存在问题,究其原因还是信息不透明,保险公司需要对客户进行提示,而不能仅仅让客户进行点击操作,需要作为重大事项进行告知。
探究保证保险合理边界
单从用途来看,在信用卡业务中搭售保证保险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避免银行信用卡呆账坏账的产生。但如何通过保证保险为持卡人的信用卡授信业务增信目前尚未有统一论证,且背后潜在的捆绑销售、业务诱导等风险也尤为显著。王蓬博认为,业务增信业务本身没有问题,但首先需要保险公司对客户进行明示,必须在明确告知的前提下。其次存在风险转嫁的问题,可能会造成杠杆率的提升。在信用卡产品中搭售保险产品,也同时将风险转嫁至保险公司,这是需要值得注意的。
2019年10月,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就明确将“借贷过程中强制消费者办理保险”作为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的表现形式,并要求银行严格自查自纠,一次性问责到位。
“尽管在《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出现过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收费事项,但这应当以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为前提,不得存在隐瞒欺骗与故意诱导。”苏筱芮进一步指出,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和金融营销不规范行为持续整顿的大环境下,预计此类业务的生存空间可能收窄,优势是可以拓展客群范围,做大贷款业务规模,但不利于金融机构健全自身风控体系,更不能将风控措施简单寄托在保险、担保等第三方身上,后续应当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础工作做起,在营销宣传的合规工作方面提升水平,加强业务披露的透明度。
“监管的意图为不能强制搭售保险,但对信用卡‘养卡人’来说,刚需没有改变,为了短期能够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往往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忽视,也变相接受了搭售保险这一现象,此类规模变大后,也更容易将金融风险的敞口进一步扩大。”王蓬博如是说道。
谈及信用卡保证保险业务合理边界,王蓬博分析称,第一要保证用户的知情权,第二要真正做到保护用户隐私,增信也需要划定范围。从监管层面来说,还要进行穿透性监管,要有符合的风控模型,不能将没有任何还款能力的人纳入进来,这样就容易造成金融的连锁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