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红筹股在回A路上 你准备好了没
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红筹股常被视为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投资标的,明明是“自家孩子”,却无法直接投资。但随着2022年科创板正式设立,这一难题迎来了破解之道。
啥是“红筹股”?
红筹股,最初诞生于90年代初期的港股市场,是指在境外注册、在境外上市,但由境内股东实际控制,且主要业务和净利润来自境内的股票,比如说腾讯、美团点评、京东、拼多多、百度等。由于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时会被称为红色中国,红筹股因此得名。
以前,考虑到境外市场上市周期短,且当时境外市场更为成熟、融资能力强,这些红筹企业选择在境外上市。而如今,随着国内资本市场逐渐成熟,融资环境也大幅改善,红筹企业们也希望能够回归A股。
不过,受相关限制,红筹企业在A股上市一直未能成行,而科创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向红筹企业张开了怀抱。
2022年,科创板正式设立,明确红筹企业登陆科创板相关细则。
今年2月,科创板“红筹第一股”诞生,【华润微(688396)、股吧】这家设立于境外开曼群岛的红筹企业,成为首家注册生效的科创板红筹企业,除了“红筹第一股”的标签外,华润微当时发行还引入了绿鞋机制,也是科创板引入绿鞋机制的首家公司。
与此同时,监管层不断在制度设计层面为红筹企业驶向A股亮起“绿灯”。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6月初,上交所也发布了《关于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有关事项的通知》。
从这份通知来看,科创板给出四大“福利”,大力支持红筹企业回归。
1、对赌协议更宽容
特殊权利优先股可在上市前转化为普通股,且对转换后的股份不按突击入股对待,为对赌协议的处理提供了更包容的空间。
2、放宽上市股本限制
针对红筹企业法定股本较小、每股面值较低的情况,明确在适用科创板上市条件中“股本总额”相关规定时,按照发行后的股份总数或者存托凭证总数计算,不再按照总金额计算。
3、细化“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要求
对红筹企业境内发行上市相关条件中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这一原则性要求,从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同行业比较等维度,明确三项具体判断标准,三项具备一项即可。
同时,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处于研发阶段的红筹企业和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重大意义的红筹企业”不适用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具体要求,科创板将优先支持硬科技企业。
4、“面值退市”以人民币为基准
针对红筹企业以美元、港币等外币标明面值等情况,明确在适用“面值退市”指标时,按照“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人民币”的标准执行。此外,红筹企业发行存托凭证,基于存托凭证的特殊属性,不适用“股东人数”退市指标。
随着各项制度落地,相信未来还将有更多红筹企业回归A股。而长期来看,科创板为红筹股回归铺路,也将带来多赢效应。
对于红筹企业,借助科创板回归A股能够增加新的融资渠道,持续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公司长期向好发展。另外,目前A股估值普遍高于港股,红筹股回归A股的融资成本也相对更低。
对于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更多红筹企业回归将丰富A股投资标的,并促进市场优胜劣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改善中国股市生态环境。这些红筹企业发展空间大,回A后若得到更好发展,也有望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于投资者而言,红筹企业的盈利来自中国市场,随着它们在科创板上市,投资者能够更直接、更方便地分享到这些优质、稀缺企业的发展成果。华夏基金长期看好并积极布局科创板市场,也十分关注红筹企业回归带来的机会,希望能够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投资者把握住相关机遇。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构成对于投资者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者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基金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表现的保证。投资者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我国基金运行时间较短,并不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鞥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和服务情况、听取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市场,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