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股票理财

股票理财

四大证券报解读政治局会议:货币调控空间增大 降准降息可期

2020-04-20 10:12:03 fx358财富网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中共中央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以下是四大证券报解读:

  中国证券报:货币调控空间增大 降准降息可期

  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专家表示,此次明确提出降准、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发力空间加大,将保持方向上的定力与节奏上的灵活。另外,降息或不仅是MLF利率、LPR等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窗口或打开。

  4月LPR大概率下调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直接出现“降息”这样的表述较为罕见,显示出政策对于运用利率工具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带动边际投资倾向的重视。

  在上周央行宣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下降20个基点后,多位专家预期,4月20日新一期LPR报价大概率下调,一年期LPR下调2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调10个基点,再次呈现非对称降息。

  “五年期以上LPR是五年期以上贷款的定价基准,而五年期以上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较高,非对称下降将释放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信号。”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强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称,后续公开市场操作(OMO)及MLF利率均有望下降2次左右,有15个基点左右的下降空间,进一步带动LPR利率下降。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综合来看,2022年全年LPR的总体降幅料达50个基点,且伴随通胀回落,调整步伐将逐步加快。随着存量房贷“换锚”的推进,LPR降幅越大,对居民利息偿付压力的纾解就越强,也会弥补货币政策难以直接刺激居民消费的结构性短板。此外,再贷款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作用也将随LPR下行而放大,预计下阶段惠及中小微企业的再贴现再贷款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张。

  政策力度料渐次加码

  “下一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将紧扣LPR改革,充分用好常规政策工具箱,形成一整套灵活、精准的施策体系。”程实表示,得益于通胀约束的转弱,未来LPR的调降将通过两个途径共同加速推动。一方面,MLF利率有望继续下调;另一方面,除前三轮降准外,预计年内仍有两轮全面或定向降准,以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长端资金成本,从而引导LPR市场化加点的下行。

  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表示,本次会议明确提及降准、降息、再贷款三个工具,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仍可期待,可能针对大中型银行的定向降准操作概率更大。

  从政策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上来看,多位专家认为,国际疫情发展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应珍惜我国目前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认为,在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增长的问题上,财政政策是主导,货币政策是辅助,为了维持稳增长政策的力度适度,不造成强刺激和大水漫灌,目前中国在应对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方面相较海外留有更多政策空间。

  在程实看来,未来中国货币政策料将保持方向上的定力与节奏上的灵活。虽然政策力度将适时渐次加码,但是市场此前所预期的强刺激料难出现。

  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窗口或打开

  存款基准利率是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另一选择。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运亮表示,此次明确提出“降准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发力空间加大,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的窗口或打开。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称,从逻辑上讲,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对银行支持实体,引导贷款利率更有效,毕竟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负债,存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对缓解银行的经营压力,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的能力更有作用。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3月以来,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逐步切换到LPR,LPR利率下降将使得存量贷款利率跟随下行。较大的LPR利率下降将对银行净息差造成较大影响,盈利压力明显上升,由于银行负债以存款为主,存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变得较为迫切。

  不过,在程实看来,由于贷款创造存款,贷款利率的稳步下行将市场化地引导存款利率的下降。相较于“一刀切”地调降存款基准利率,这一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相对灵活的自我调节空间,同时避免了“利率并轨”的倒退。因此,未来存款基准利率调整的可能性料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

  此外,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也需考虑我国当前的CPI水平。周冠南认为,存款基准利率的调降空间或需在CPI涨幅回落后才逐步打开。

  上海证券报:积极财政政策又有了新内涵

  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财政政策的措辞有了新的变化,这也将决定未来财政政策的走向。

  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其中,就包括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专项债三箭齐发。但是,相较此前“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的论述,本次会议删掉了“适当”二字。

  基于当前经济运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专家认为,今年财政赤字率突破3%势在必行,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3.5%。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测算,如果按100万亿元GDP规模计算,赤字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够释放出1万亿元财政资金。

  此次会议明确了使用特别国债的方向——抗疫。具体会是哪些领域?从近日湖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可窥一二。其中提到,“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8个领域66个专项,中央特别国债支持的4个领域32个专项,特别是应急医疗救治能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县级医疗诊治能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医废危废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等短板弱项”。

  市场普遍预计,特别国债的发行额度在万亿元,而专项债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政府借债筹集的资金怎么用?按照此次会议做出的部署,即国内需求和有效投资“两扩大”。

  此次会议提出,“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此前相关措辞是“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的支付主体是政府部门,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收入,例如,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间对患者医疗方面的支出就属于公共消费,平时对城市公交系统的补贴也属于公共消费。

  数据显示,如果将2022年的公共消费率提升2个百分点至16.7%(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需要增加2万亿元政府财政支出,作为提升居民社会公共服务的支出。

  此次会议明确,“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新一轮基建即将启动的信号。在长期从事基建投资研究的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杨晓怿看来,基建投资一直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基建虽好,但体量终究有限;必须让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相互结合,才能起到“稳投资”的作用。

  尽管当前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主要体现在支出端发力,但是此次会议也提出“推进减税降费”,而此前相关基调则是“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这意味着当前不仅仅是落实好现有减税降费政策。从现有节奏和力度来看,未来还可能会有阶段性的、针对性的减税降费举措出台,并延续到全年。”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全年减税规模甚至可能超过此前预计的1.6万亿元。

  证券日报:适度活跃资本市场 支持服务扩大内需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下一阶段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作出最新部署。会议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同时,提出了“六保”要求,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笔者认为,尽快采取一揽子有力措施,稳定和扩大内需市场,是最重要的抓手。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受到重大冲击,一季度经济降幅为6.8%。这是我们为夺取抗疫胜利,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付出的必要代价。目前,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正不断巩固,我们就要及时按下复工复产的“快进键”,加快回补经济缺口的进度。当然,回补经济缺口不要搞冒进,而是要踏踏实实,紧贴市场需求和居民需求,坚持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

  目前,疫情已经给国际经贸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短期内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困难加大;并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有进一步长期化的趋势,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是必然选项,也是最佳选择。资本市场要坚定服务“扩大内需战略”,遵循市场原则和法治原则,提高活跃度,为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资本市场各个主体,特别是上市公司,要加大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力度,为稳定和扩大消费提供支持。

  总体上,上市公司群体是我国企业的排头兵,也是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主力军。很多上市公司在业务上、产业链上与非上市公司、中小微企业有联系、有往来。如果上市公司复工达产水平高,对于全部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就很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恢复常态化运营,对于稳就业、稳消费、稳市场、稳预期意义重大。

  近期,监管层针对疫情影响,推出了优化再融资条款等措施,助力上市公司恢复和改善生产运营。同时,各项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稳岗扩就业政策也都适用于上市公司。笔者认为,从证券监管来说,根据市场实际需要,还可以在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公司信用债等方面予以政策性支持。

  预计不少上市公司今年一季报业绩也会受到影响,但上市公司仍将是抗压能力最强的群体,应当在复工复产进程中更加有为。

  第二,资本市场要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发挥支撑平台作用,优质上市公司要发挥投资引领作用。

  这次政治局会议在部署“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时,重点提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强调“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资本市场要发挥好支撑平台作用,特别是在服务重点领域直接融资和开展市场化运营方面。

  有关上市公司以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在投资项目的选择评估、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应当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国家扩大有效投资的计划,也给众多上市公司、专业服务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

  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有效监管、稳定预期,是扩大有效投资需求的基础。按照工作部署,今年将进一步完善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建设,推动发行、交易、退市、分红、投资者保护等制度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为各类企业获得直接融资、接受市场监督、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更好环境。

  这次疫情,对于产业投资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结合,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需求增加,新型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兴起,生命健康产业、新材料产业日进日新。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大有可为。

  第三,资本市场要为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这次政治局会议特别指出,“要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资本市场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平台,也要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升级离不开外部世界。在开放状态下、在扩大开放进程中,建设好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推进国内要素市场改革。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分类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和具体举措。

  资本市场是资本要素优化配置的场所,但同时与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四大要素市场都有联系,必须放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的大框架、大逻辑下谋划。具体说,资本市场政策要立足于支持和巩固我国制造业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和产业配套能力强的地位,支持我国消费市场、投资市场升级,支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与全球市场深度融合。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提高资本市场活跃度,不是特指交投活跃,而是指市场主体再融资更加便利,并购重组更加顺畅,长线资金更加充沛,市场开放度更大,等等。

  证券时报:从“六稳”到“六保” 政策发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要求加快做好“六稳”工作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任务。专家认为,从原来的“六稳”走向“六保”,体现了当前宏观管理的底线思维。其中保就业保民生最为关键,在稳定经济基本盘的基础上,结构性改革可以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将成为重要抓手。

  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表示,把“六保”作为目标,并不是说把目标调低了,而是在未来经济受到超级不确定性冲击的条件下,坚持底线思维和底线管理。

  刘元春指出,根据测算,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点,带动就业不到200万,但是在下行时,每少增一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失业可能是接近400万人。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完成稳就业的任务,实际上是要求有一个超级宏观政策对冲。在保民生方面,如果考虑到不同阶层的分布,农民工、小业主、非规范性就业的人群和特殊区域、特殊行业的人群的收入问题,财政支付力度和时间可能也会比我们想象得要大。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表示,从原来的“六稳”走向“六保”,显现了当前的一种底线思维。“六保”比“六稳”更精准,特别是关于保就业是要害之要害。

  目前,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已悉数亮相。市场普遍预期,在疫情防控有效的前提下,二季度经济会出现转好,下半年经济有望出现明显回升。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预计二季度GDP增速为2%~3%,三季度预计能够实现6%的增速,四季度预测为7%左右。按此估算,今年全年GDP增速约为3%左右。因此,3%左右可能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经济增速目标。

  张明表示,目前大家对于容忍经济增速下滑已经形成共识。同时,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做好兜底和加快改革。兜底应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六保”兜实体,同时还应该注意在经济增速明显下行的情况下,怎么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

  “在过去经济增长6%的时候很多金融风险是可控的,但是当增长从6%滑到3%,甚至更低的情况下,很多金融风险会比较快速地爆发出来,比如地方债问题、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未来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问题。”张明说,此外可以加快结构性改革,要素价格市场化会成为改革的抓手。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二三四季度都会呈现经济复苏态势,但速度和幅度受两方面影响。二季度大概率环比会大幅增长,同比还会下降,不见得会出现正增长。建议短期内财政应该尽快从基本民生角度加大救助兜底政策。财政落地需要显性化,而不是悄无声息打包到货币里面,这会加大后期金融体系的风险。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预期,如果今年五六月份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全球经济会有一个V形反弹。但现在看来二季度并不乐观,建议不要设定量化经济增速目标。建议基建投资更多的要强调在人口比较密集的、人口比较集中的、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要有回报。房地产仍然是稳定经济基本盘少不了的一环。

  相关报道:

  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 部署经济工作

  相关解读:

  政治局释放七大信号 罕见强调降准降息 首次提出“六保” 对楼市、基建也有定调

  重磅!政治局定调:运用降准、降息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坚持“房住不炒”!

  政治局会议信息量巨大!首提六个“保”、发行抗疫特别国债、降准降息、房地产市场

  重磅会议明确指出“降准降息”!机构沸腾 A股的底部区域已夯实?

$(".btnClose").click(function(){$(this).parent().hi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