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小米一定会把车造好,不辜负大家期待
“在这里我表一下决心,(小米)一定把车造好,绝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相关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3月5日的北京市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这样表示。雷军称,“小米造车,进展超过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
和之前小米投资者日透露的信息基本一致,小米2022年在汽车等新业务上的投入超过30亿元人民币,汽车研发团队超2300人。相对较高的研发投入和迅速扩张的团队规模,使小米持续驶向原定量产日期。
去年9月,小米汽车软膜车如期下线。通俗地说,软膜是指采用低熔点合金制造汽车所需磨具,由于成本低、制造周期短,因而常被用作车辆零部件的功能性验证和样件的装车试验。这之后,便是场地测试。
12月底,小米工程车启动冬季测试。彼时有爆料称,雷军亲赴现场,“劳模”依旧。
图片来源:微博
相比于燃油车,电动车的冬季标定往往备受关注。一来在极端低温天气下,通过测试续航缩水和功耗情况,车企可以掌握产品的基本信息,并作出应对方案,比如给电池系统增设温控功能,提高电池续航里程;
二来电动车的一些标定试验,如自动空调标定试验,需要在特定温度下反复调整系统参数,从而达到车辆的舒适性要求。这其实也是环境风洞出现的根本原因。
除了对动力系统、三电性能等进行冬季标定,电动车的底盘、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通常也需要进行低温环境的适应性测试。与其说冬测是电动车量产下线前的流水线工序,不如将其视为车企对于一款车的“预信心”。
显然,小米首款车的冬测成绩应当是令人满意的。就像雷军早前说的那样,自己有1/2的时间都花在汽车业务上。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消费电子业务的盘活战,似乎只有成功一个选项。
基于此,雷军近三年的两会提案重心也发生了改变。2021年,雷军主要讲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方面的建议,而到2022年,雷军提交的四项建议有一半与新能源汽车有关,2023年两会提案更是将重心向汽车产业进一步倾斜。
其中关于“汽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得到了广泛肯定。智能汽车发展至今,消费者对个性化和隐私保护的追求上升到新高度。这不仅要求行业加快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执行标准,还关系到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共享汽车数据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尽管雷军正逐渐转型为汽车行业的企业家,但能不能把车造好,以及能不能把车卖好,与之相关的要素有很多。小米汽车工厂落户北京,眼下造车资质仍是一个问号。不乏有消息称,小米已经取得宝沃的生产资质,但亦有声音指出,小米要到2023年6、7月份才能获得首张资质。
造车的第一道坎,曾把自游家拦在门外,而这之后还有产品规划、研发投入、市场竞争等等考验,包括前不久,小米汽车营销负责人周钘离职,新的负责人和营销策略也将决定一款车的最终成败。
在“年轻人的第一台车”真正到来之前,我们大概还要继续等待大约一年的时间。雷军也只有一年时间,去兑现“一定把车造好”这个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