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消费 如何理性看待中国逐步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
奢侈品消费,进一步证明了后工业时代(工业资本剩余时代)的赚钱方式是虚拟价值/主观价值,受消费主义驱动。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拜物教的概念是正确的。与此同时,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软实力差距正濒临崩溃。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看下做生意的技巧
工业时代最富有的人是拥有工业资本的资本家。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铁路)包括范德比尔特,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电力)包括摩根(控股通用电气)和洛克菲勒,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空间)包括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他们现在是谁?杰夫贝佐斯(在线购物巨头亚马逊的所有者)奥特加(服装/奢侈品公司zara的所有者)亚马逊的成功在于其消费平台和便捷的消费,奥特加的成功在于其成功的品牌建设和主观价值。这就是软实力。
资本的生存在于追求剩余价值(增值)。当工业资本过剩,无法追求剩余时,资本就会转向增加产品的属性,使其具有精神性,这就是资本主义拜物教的形成(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主观价值论”的兴起,证明了这一点)
“塑造主观价值”的过程是使商品具有精神性,延伸其本质是在心理层面上发展经济剥削的手段,在商业上表现为品牌效应。西方走的比较早,看看我们在西方塑造的“主观价值”下的表现就能明白这一点上的优势:NBA、星巴克猫爪杯“圣杯战争”、留学生炒鞋买奢侈品一夜暴富、“贵族精神”、崇洋媚外的各种同理心。当然,中国没有什么软肋,比如饭圈的混战,偶像赚大钱的事情很多。但与西方拜物教不同的是,饭圈里的商品是“人定的”,是偶像的主观价值(饭圈的燃料)。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政治上。美国将这个国家视为一个品牌,用超级英雄电影和舆论主导塑造了一个“人类灯塔”的形象。同样,日本也把自己当成一个品牌,通过动漫把自己建设成宅男文化中的幸运天堂。它把美国和日本国家的“国家设施”卖给全球“国家粉丝”消费,我想大家都知道消费这些“品牌”能创造出什么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