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平台、链式深耕 浙商银行新发展格局全面加速
金融逐渐开放,服务不断下沉。
身处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浙商银行身体力行,感触最深。事实上,不管是平台化服务战略,还是链式金融服务,浙商银行都走在了行业前列。
2021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总资产规模首破两万亿元。1-9月实现营业收入352.39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利息净收入269.79亿元,同比增长9.28%。在利润层面,归属股东净利润略有下降,但依然高达101.44亿元。
疫情之下,浙商银行的稳健业绩,固然可圈可点,但体现在浙商银行身上的服务精神与开放战略,更值一提。一言以蔽之,这便是建立在互联网科技基础上,广度与深度的双向客群突围。
01
多维,平台化服务
翻看浙商银行的互联网进化之路,平台化服务战略尤值一提。
“与单纯提供信贷产品与资金服务不同,平台化链接起各类客户与诸多产品,借此打造起可供用户选择的场景化平台。”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浙商银行平台化业务服务企业57196户,提供融资余额6427.53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了26%和42%。
平台化业务稳健增长背后,源于浙商银行对客户广度不断拓宽。细究起来,平台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内涵:
其一,开放性与可复制性。将各类产品与客户置于一个平台,可充分满足不同需求;反之,客户需求得以快速满足,则会催动平台的不断壮大,继而不断复制。
简言之,开放性与可复制性,让银行得以突破传统客群限制,向着海量新客群不断破圈,这也是浙商银行平台化服务业务增长的重要逻辑。
其二,高效性。与传统客群服务不同,平台化的另一优势在于,能够在足够大供需两端,快速匹配客户需求,进而提高整个运营效率。
当前,“六保”“六稳”被置于最高政策层面,其聚焦点便是服务实体经济。平台化服务战略,为浙商银行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服务实体企业,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平台化也真正推高了浙商银行“客户广度”的天花板。
不止如此,在实现批量获客之余,平台化还能有效改善用户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提高银行自身的风控能力,从而降低负债,提高整体利润水平。
华泰证券研报分析,尽管平台化建设前期投入较高,但目前平台客户数和融资规模均在快速增长,浙商银行具备优越机制来保障平台化战略的高效落地,未来潜力可期。
02
深耕,供应链金融
横有平台化服务,纵看供应链深化。
进入2021年,面对贸易环境与疫情的多面冲击,诸多供应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资金链,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资金压力不断增大。而这也给为中小微企业输送“源头活水”的金融机构,带来了新思路。
为此,浙商银行重点聚焦供应链上下游,联合核心企业搭建“仓单通”“订单通”"分销通"等应收款链平台的应用场景,并提供融资、结算等在线综合金融服务,以满足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
以正泰集团为例,这家年销售额600亿的电器制造商与供应商,其下游经销商,今年疫情期间便遇到了不小的麻烦。通过评估历史采购数据,浙商银行为正泰下游小微经销商,提供了非抵押担保类线上融资服务。信息显示,截至9月末,浙商银行帮助14家下游经销商,累计提供信用贷款1.42亿元。
如果聚焦应收款链领域,截至三季度末,浙商银行已为3722个核心企业搭建了应收款链平台,较年初增加1229个;延伸至上下游中小企业等平台用户共计25470户,较年初增加7797个;提供融资余额1746.65亿元,较年初增加785.57亿元,增幅82%。
不难发现,即便仅仅应收款链一项,浙商银行深耕之下,便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体量。此外,浙商银行还运用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手段,打通企业融资环节。
环环相扣的供应链,更关乎整个产业发展生态,抓住它,便抓住了经济的牛鼻子。而保障供应链的完整与顺畅,也是国内外双循环的重要内涵之一。
03
结语
横纵双维做大做强之余,浙商银行不忘践行普惠,帮扶小微,让利实体经济。
数据显示,三季度末浙商银行的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接近2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77%,占全部贷款的17.34%,连续多年位列全国性银行首位。同时,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0.49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在整体放贷/吸储两端,浙商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16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4.01%和12.85%;吸收存款余额达到1.36万亿元,较上年末大增19.24%。
其他指标方面,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44%,拨备覆盖率196.22%,资本充足率12.97%,流动性覆盖率110.93%,流动性依然充裕。
中金研报认为,浙商银行平台化服务战略投放贷款不良指标显着低于传统方式,随着平台化融资余额增长及其占贷款比重上升,预计公司风险控制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利息收入/平均总资产比重居于上市银行第二位(4.34%),便是明证。
不良率整体可控,盈利能力不断上升,加之平台化带来源源不断的客群驱动力,加之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的双引擎驱动,浙商银行业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