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导:披露2020年年度报告 “技术+市场”双轮驱动
4月28日晚,【成都先导(688222)、股吧】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先导”或“公司”)披露了2020年度报告。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亿元,同步下滑-7.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02.3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6.77%。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部分海外客户(以美国为主)的实验室在疫情期间关闭,导致部分业务无法按时完成或无法按时与客户完成交接确认;此外,公司海外商务开发活动受到限制,导致部分订单签订进程变缓,从而对主营业务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2020年报告期内,公司保持对研发项目与DEL库技术的大力投入,以确保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多个新药研发项目获批临床,HG030内地权益的对外转让也标志着公司的新药转让模式的实现;收购英国Vernalis,极大丰富了公司在药物发现领域的筛选技术和手段,同时对海外市场的开发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同期披露2021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16.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6.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853.7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1.03%。
公司并购Vernalis(R&D) Limited(简称“Vernalis”)带来收入增加,使得报告期内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幅。但由于目前尚处于整合期,未能产生利润贡献,随着后期整合的深入,有望为公司带来更多收入。
万亿级DEL库建成 难成药靶点筛选成功率高
作为深耕DEL领域的药物发现领先者,成都先导的核心技术在2020年有了大幅度的进步。
公司持续加强其核心技术平台——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建设,截至2020年底,成都先导DEL库小分子种类突破10,000亿,是全球目前已知的化合物最多、规模最大的实体小分子化合物库。通过系统化的库分子设计,公司增加合成分子骨架的种类至超过6,000种,基本涵盖了所有当前已获批上市的小分子药物的核心骨架和片段,以及临床在研小分子项目的大多数优势骨架(privilage structures);通过对全球主要试剂供应商在售目录中数百万种试剂(合成砌块)的系统搜集和分析,结合公司DEL开发的多年经验及独特理解与科学顾问团队的建议,从中精选了近10万种试剂用于公司DEL库建设,当前已投入使用的化学试剂的种类超过30,000种;同时,公司不断开发新的适用于DEL库的化学合成反应和途径,新增了十余种DEL库的化学成键方式,除自身建库应用外,公司还将部分确认的新反应方法通过文献形式主动公开,推动同行业DEL技术的快速发展。
此外,截止报告期末,成都先导已经筛选来自客户立项的41类不同靶点类型,其中包含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转录因子、磷酸酶等传统意义上难成药靶点或具有挑战性的靶点,整体的项目成功率接近70%,在报告期内完成的项目成功率更是高达76%,高于工业界HTS的平均水平。
这与公司始终对研发保持高度重视有一定关系。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99,874,213.34元,同比增长9.2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41.00%,同比增加6.38个百分点。近三年公司的研发费用持续上升,年复合增长率达29.54%,在业内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83人,其中包括88名博士(23%)、137名硕士,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和骨干成员均来自知名制药公司研发团队,拥有数十年创新药物研发及合作服务经验。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先发优势,实现规模效应,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多项新药获批临床 HG030实现首次转让
除了DEL库的构建与完善外,成都先导在新药研发管线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到目前为止,公司已有HG146、HG030与HG381获批临床试验许可,其中HG146是研制最早的一款药物,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原因研发进度曾一度暂停,后于2020年12月开始新的病人入组筛选工作,近期又提交了拓展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
2021年4月8日,公司针对STING靶点的非核苷酸类激动剂HG381获得药物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据悉,这是全球第四个、中国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二代STING激动剂。
2020年11月10日,HG030的中国内地权益由成都先导转让给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简称“广药白云山”),将由广药白云山承担后续的临床、生产及销售工作,成都先导依旧保留HG030除中国内地外的全球权益,项目转让收入占据公司是报告期内整体收入的15.6%,公司还有一定几率在客户针对该药物进行后续研发的多个阶段陆续产生里程碑收入,以及药物上市后的收入提成。这是公司新药转让模式的首次实现,预计会随着新药研发工作进展的不断推进,逐步上升,整体趋势向好。
图1:成都先导自主研发新药管线(来源:成都先导2020年报)
数个早期项目未展示于表中。FIC,first-in-class;BIC,Best-in-class
核酸新药与蛋白降解平台 进一步延伸拓展新药发现能力
报告期内,成都先导在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酸新药研发管线,主要针对肿瘤和肿瘤免疫进行药物研发。
通过拓展,公司现已经具备了开发核酸药物临床候选化合物的能力。结合公司的商业模式,核酸药物开发平台一方面向市场提供已有能力的服务,另一方面结合自身新药产品管线布局,着手进行肿瘤和自身免疫核酸新药的研发。
图2:成都先导核酸新药平台相关项目进展(来源:成都先导2020年报)
近年来,基于蛋白降解机制的新型药物疗法表现活跃。成都先导依托DEL技术和优化平台的关键技术,建设了蛋白降解平台等分支应用。公司针对多种特殊靶点和新型分子库如蛋白降解系统、共价化合物库的筛选,应用日趋成熟,并产生了多个成功的筛选结果。
成都先导以DEL/FBDD/SBDD技术为核心,围绕新药小分子发现技术,不断突破DEL筛选技术方面的局限,持续投入研发以升级技术,包括在DEL库直接进行酶学或细胞功能的筛选、AI辅助的数据解析和分子挑选等领域,以进一步提升DEL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成功率。
核酸新药平台和蛋白降解技术平台的搭建和应用,拓展了公司的新药发现、筛选及优化能力,进一步夯实公司核心技术整体水平。
收购Vernalis 布局全球市场
在市场开拓方面,成都先导也动作频频,在过去的一年中先后与Kaken、Lipigon、Evotec、Cedilla、Merck、Uppthera、BioAge等国际知名药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成功收购了英国Vernalis(R&D)limited公司。
Vernalis(R&D) 成立于1997年,是全球较早以基于分子片段与三维结构信息的药物发现技术(SBDD/FBDD)为核心的药物发现CRO。从技术角度讲,Vernalis的加入加强了成都先导前端药筛技术平台的方法多样性,丰富和完善了其现有药物发现技术,降低了公司技术单一的风险。
公司通过并购Vernalis打造了全球领先的综合型药物发现技术平台。Vernalis在FBDD/SBDD的开发应用方面有着超过20年的经验,被认为是该领域国际领军企业之一,基于其核心技术已经实现多个新药发现项目的对外授权转让并推进到临床阶段,同时与多家知名制药企业保持着持续的新药研发合作,包括Server,Daiichi Sankyo, Lundbeck等。2015年,Vernalis(R&D)将CPI-444项目全球开发权益转让给Corvus Pharmaceuticals,合同价值高达2.2亿美元,目前该项目处于临床II期阶段。
并购之后一段时期内,公司积极推进并加强与Vernalis的内部整合,包括技术平台、商业模式、业务拓展、员工及企业文化等。通过DEL技术和FBDD/SBDD技术的整合,公司的能力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可提升新药项目发现与优化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可给予客户多样化选择,有望在商业模式上推出更多性价比高的服务项目。
技术的整合无疑让成都先导在药物早期研发技术水平上实力倍增,而并购Vernalis对于成都先导的市场布局也将具有一定积极影响。由于公司主要客户均来自于美国且占总收入80%以上,在欧洲的业绩贡献率低及存在感不强也是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此次收购后,成都先导可以依托Vernalis在欧洲数十年的经营经验和成果以及行业声誉,迅速拓展自身在欧洲的市场影响力,有望提高欧洲地区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为整体业绩做增量。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同样加大了国内客户的开发力度,成立了聚焦国内医药市场的商务开发团队,并针对国内客户的需求开发出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基于DEL技术的Fast-follow项目等特有的商业模式。报告期内,中国区的营业收入达到50,346,892.41元,同比增长1,562.11%,占营业收入比例上升至20.67%,一定程度降低了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过高的风险。